1/21
踏艾叶、点朱砂、龙舟戏水……他们开展端午系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上海宝山2023-06-22 15:33:47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独特的习俗,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近日,宝山区高境镇教委、高境镇计划生育协会携手高境六幼、小荧星共同举办了欢乐水世界,“境”彩乐无边——“小叮当”亲子活动进校园。

踏艾叶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已久。而踏艾叶则寓意着一年精神好,百毒不侵、百病不侵。活动当天,伴随着龙舟鼓乐的鼓点声,小朋友们一个个踏着艾叶铺成的路,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幼儿园,一片欢声笑语在空中荡漾。

点朱砂

端午节怎能少得了“点朱砂”这一传统习俗,点朱砂又称“点额”,端午节给小孩子额头点上朱砂,意为开启智慧,也寓意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老师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间点上朱砂,额间一点,喜乐安然。

沐兰汤

艾水沐手,与自然的艾香融合,悠悠艾叶香中许一份美好和祝福。高境六幼提前准备了煮好的中药材,小朋友们排队用稚嫩的小手冲洗,感受到了舒适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游戏环节

投壶即“投箭入壶”,由射礼演变而来。活动中,孩子们或调整身体前倾角度或更换站位姿势或调整箭杆角度进行投掷,现场热闹极了,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投壶比拼

孩子们手持彩色圈圈,挑战自己的操作技巧。虽然对孩子们而言,有些难度,但他们并不气馁,坚持不懈地尝试。

粽子套圈

“端午带个香囊袋,一年不怕五虫害”,端午节过后,天气炎热,蚊虫也逐渐变多,香囊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孩子们选用各种香草、香料,轻轻放进漂亮的小香囊中,佩戴在身上,既有驱虫辟邪之用,更能祈愿整年顺遂如意。

自制香囊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彩绳”是端午的必备物品,孩子们用五彩的绳子编织成各种形状,用巧手祈福安康。

自制五彩绳

孩子和爸爸一起玩抓尾巴游戏,他们尽力奔跑,追逐着对方的尾巴,欢声笑语不断回荡在游戏场上。

“爸”气炫父

开始赛龙舟啦!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小脸通红,憋足了劲,合着雄壮有力的大鼓节奏声,他们撑起龙身,紧随鼓点,一条条形态各异的“龙舟”来回穿梭。父母们激动呐喊着:“加油!加油!”为孩子们加油助威!

龙舟赛

龙舟戏水

孩子们天生就是玩水专家,各类水枪、各种姿势,他们一起释放心情、开怀大笑,一起享受水枪大战带来的乐趣。

龙舟水战

孩子们拿着水球,兴高采烈地互相扔掷,水花四溅,笑声不断。他们尽情享受着水中的欢乐,畅快淋漓地玩耍。

水球炸弹

捕鱼大比拼开始了!小朋友们一个个像身手敏捷的小渔夫,灵活地穿梭在水池中,清澈见底的池水、活蹦乱跳的鱼儿,拼技巧、拼灵活、拼斗志,在“鱼池”里一显身手,体验捕鱼乐趣。

捕鱼达人

孩子们用彩色的画笔,在画布上随心所欲地涂鸦,画出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独具特色。

创意涂鸦

俗语说“端午至,五毒出”,那么五毒到底是什么呢?“五毒”泛指蝎子、蜈蚣、毒蛇、壁虎、蟾蜍。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射五毒游戏,寓意庇佑身体健康,消除病毒的侵害。瞧,他们用水枪,瞄准“五毒”用力向前喷射过去。

射五毒

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愉快的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将传统节日习俗传递延续,让传统节日再绽馨香!

欢乐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快乐的记忆在酣畅淋漓中珍藏!

在精彩的戏水游戏中

孩子们花样玩水

追逐打闹,自由自在

与水亲密接触,感知水的特性

享受童年应有的快乐!

这个夏天因为有你们而变得多姿多彩!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