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咸粽子含糖量不比甜粽子少!端午来临买粽子时要注意
上海辟谣平台2023-06-22 08:03:28

端午来临,各式口味的粽子出现在餐桌上。为了满足市场对健康的需求,商家们还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新口味粽子。但粽子大多高糖高油高热量,如何选购到既美味又健康的粽子?如何吃粽子不容易发胖?这几个问题不容忽略。

咸粽子里糖和盐都不少

要是以为咸粽子里面没有糖,那就错了。实际上,咸粽子的含糖量并不低。

记者查看了市场上热卖的不同品牌的大肉粽、蛋黄肉粽等发现,大部分咸粽子的配料表里都有白砂糖,一些咸粽子的含糖量不比甜粽子少。例如,某品牌不同口味的粽子,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在13%-15%之间。如果盐加得多,浓郁的咸味可以掩盖甜味,把一个咸粽子吃完可能都尝不出什么甜味。因此,不能通过甜味来判断粽子的含糖量,咸粽子不一定比甜粽子更健康。

在某品牌粽子配料表中,大部分咸粽子里都有白砂糖。

另外,咸粽子的钠含量也不低。

咸粽子里不仅有咸猪肉、咸鸭蛋黄等本身就含盐的配料,还会额外添加食用盐、酿造酱油等钠含量高的调味料,使得口感更加鲜美。如果只顾一味享受美食,一不小心钠摄入量就容易超标。

记者看到,市场上的咸粽子钠含量都不低,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大都在10%以上,其中最高的一款,钠含量高达625毫克/100克,NRV%为61%。也就是说,如果吃了两个粽子(100克/个),一天的钠摄入量就已超标22%。

某品牌粽子营养成分表,钠含量普遍不低。

买粽子一定要看配料表

随着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原味粽、杂粮粽等代表健康的小众口味粽也受到市场青睐。

但从配料表看,一些品牌的白米粽中含有食用植物油、白砂糖;淡赤豆粽中含有食用盐、食用植物油;植物肉粽中含有猪肥膘、酿造酱油、白砂糖、食用盐、香油等。可见,这些所谓的“健康粽子”并不是完全不加油,不加糖,不加盐的,因此购买时一定要注意看配料表。

某品牌植物肉粽中含有猪肥膘。

繁忙的生活节奏让很多人选择在网上下单买粽子,但大部分网购平台上的详情页中都没有具体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建议购买前向客服索要相关产品标签,尽量选择配料表中没有添加或少添加糖、盐和食用油的粽子。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食用盐,味精、鸡精调味料、酿造酱油、鲜味宝、五香粉中都含有钠;而糖也不单指白砂糖,还有红糖、冰糖、蜂蜜、葡萄糖、麦芽糖、海藻糖等。因此,大家在购买前要仔细查看标签,对比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在购买同一口味的粽子时,尽量选择热量和钠含量都相对较低的一款。

吃粽子时要注意

无论什么粽子,主料都是糯米,而糯米本身就是一种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糯米的血糖升高指数(GI)是87,而大米饭的GI是82,这意味着糯米升高血糖的能力比大米更强。国内外的研究都证实,热的糯米食品消化速度很快,餐后血糖反应也非常高。而且有动物实验表明,猪油可促使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的发生。可见,吃咸粽子不仅会长胖,还对血糖控制很不利。

此外,有研究发现,糯米加猪油煮饭后,和没有油的糯米饭相比,糯米的消化速度会减慢,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会给胃肠带来略大的负担。咸粽子里往往添加了大量荤油,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因此,对于患有糖尿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无论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不要过量摄入。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患者则应少吃脂肪含量和钠含量都较高的咸粽子,避免旧疾复发或加重。

粽子属于营养成分较为单一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但缺乏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过量食用会增加身体负担。在所有类型的粽子里,推荐杂粮粽,不仅主食粗细搭配,还增加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二者都具有平稳餐后血糖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减缓餐后血糖的升高。吃粽子的同时,不宜再吃其他主食,可以搭配一些蔬菜和水果,既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又能保证营养均衡。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