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更方便更舒适!本市这五类公交枢纽将华丽变身!
上海杨浦2023-06-21 18:26:36

公交站点是与城市居民出行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公共交通展现服务水平的窗口,也是城市交通历史记忆和文化的空间载体。

为了打造更多的实用、美观、便利的“网红车站”,市交通委和市道路运输局近期推出了2023-2035年公交站点品质提升行动计划,计划聚焦大型枢纽站、一般枢纽(含首末站)、微枢纽、特色风貌站、公交中途站五种类型站点实施推进。

这五类公交枢纽分别有哪些特点?本市将如何改造这五类公交枢纽?详见下文↓

五类公交枢纽

分别有哪些特点?

大型枢纽站

图片

南浦大桥浦西公交枢纽站↑

指地理位置优越,服务范围广,始发线路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紧密,客流量大的公交站点。

一般位于火车站等大型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市级核心商圈、综合性文体场馆、“一江一河”沿线、轨道交通首末端车站等,是重要的公交集散中心。

例如:被誉为上海“网红打卡地”的南浦大桥浦西公交枢纽站位于南浦大桥浦西主引桥下方,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站内有43路、64路、65路、89路、109路、111路等线路。枢纽站周边有轨道交通4号线、南陆线过江轮渡和上海黄浦旅游集散站。

一般枢纽(含首末站)

指除大型枢纽以外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

一般枢纽始发线路3-5条,位于区域重要商圈、交通枢纽、大型居住社区等;

首末站始发线路1-2条,一般位于地段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居住社区、城市中心区用地受限的区域等。

微枢纽

指以不占用或少占用道路红线外土地资源为特征,为乘客提供到发、交通方式间换乘、规范各种车辆停放及信息集成的小型公交枢纽。

一般位于地铁站出入口附近或区域重点片区,途经3条及以上公交线路,能够实现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特色风貌站

图片

49路汉口路江西中路站↑

图片

926路老西门站↑

指位于经市政府批准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公交站点。

例如:49路汉口路江西中路站周边欧式建筑林立,公交车站采用周边圣三一堂的红砖和外滩艺术馆外立面黄色花岗岩面砖的色调,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简洁的建筑造型诠释对复杂历史环境的尊重,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让人感到老上海的复古情调和怀旧气息。

926路老西门站融合了海派文化和现代江南园林风格,车廊中木质百叶和镂空砖,既通风开敞,又光影斑驳。

公交中途站

图片

指除公交起终点站外,沿公交线路走向设置的停靠站,一般包含候车亭、候车信息牌两种设置形式。

如何对这五类公交枢纽

进行品质提升?

大型枢纽站

图片

01

优化枢纽交通组织

优化行车组织流线,采用灵活多变方式实践集中候车、人车分流,加强标志标识引导,强化不同出行方式间转运换乘,缩短乘客寻找线路时间。

02

改善候车环境

保障候车区域舒适、整洁、美观,站台设计安全、空间尺度合理、利于乘客上下车,候车亭(廊)兼具防晒、防雨、防雷、抗风等功能。

03

适当增加管理用房面积

保障场站管理、线路调度用房面积,适当增加行车人员休息室、茶水间、餐饮间、更衣室,设置行车人员专用卫生间,改善一线职工办公条件。

04

配置便民服务设施

公交枢纽站周围区域300m内无公共厕所的,应配建公共厕所。条件受限的,考虑设置移动式厕所。增设自动贩售机、交通卡充值机、自助手机充电、紧急通话亭等便民服务。

05

提升出行信息服务

结合MaaS系统设计,实现线路发车、客流信息与MaaS系统的互联互通,增设出行信息自助查询服务,可提供周边轨道交通首末班查询、周边地标导航、换乘信息查询、停车信息查询服务,提供出租车一键叫车服务等。

06

完善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相关规范,进一步细化站点无障碍设施的配建要求。考虑候车站台缘石高度、坡道设计,保证盲道连续设置,完善相关无障碍标志等。

07

鼓励枢纽综合开发

深化土地集约利用,结合周边地块改造更新实施综合开发,以高效的交通服务衔接提升区域能级,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一般枢纽(含首末站)

图片

风格一致,标识统一。对站点候车亭(廊)外观风格进行统一设计,增加公交站点辨识度,结合城市特色强化公交站点形象。

箱式站房,内外兼修。针对沿街箱式站房,进行统一设计,形成造型简约、用材适配、配色协调的小型首末站风格,同时改善站房内部陈设,提升一线职工的办公管理环境。

候车舒适,体验升级。注重乘客候车区设计,增设候车座椅,配置自动贩售机、交通卡充值机、自助手机充电、紧急通话亭等,为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候车体验。

融入MaaS,智慧出行。着重提升出行信息服务,在重要商圈、文体场馆、旅游休闲、三甲医院等公交站点,视情况增设信息自助查询服务、一键叫车服务等。

适老助残,人文关怀。配置标准化无障碍设施,考虑适老助幼设计。

微枢纽

图片图片

衔接高效、换乘便利

能够实现轨道、公交、出租、非机动车等多种方式的高效衔接;结合地铁出入口设置的微枢纽,公交或出租站台靠近地铁出入口的一端不宜超过50米,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最远不应超过100米。

停车有序、布置合理

公交、出租站台应以港湾式为主;出租车泊位一般不少于2个,非机动车泊位一般不少于10个;非机动车停放点可结合城市边角地带或结合建筑后退红线一体化设计,地铁出入口踏步前缘、出租车站台路缘线、公交站台路缘线5米范围内不设非机动车停放点;确保人行道空间充足,设置微枢纽后行人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8米。

智慧站台、便民服务

结合MaaS提供周边交通信息查询、到站预报服务、出租车一键叫车等服务;宜提供自动售卖机、交通卡充值机、自助手机充电、紧急通话亭等便民服务。

标识醒目、环境协调

强化枢纽的远距离及夜间识别性,提供周边交通指引提示,站点设置形式、色彩、尺寸和材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特色风貌站

图片

公交候车亭、管理用房的建筑样式、材料、颜色等加入本风貌区设计元素,与周边景观、建筑风格相结合,兼顾实用与外形美观,做整体设计考虑。

重点实施外观视觉提升、乘车环境整体提升,兼顾管理人员办公环境提升、配套设施提升、无障碍设计提升、信息服务提升等。特色风貌站具体功能提升要素,按站点始发线路规模,参照大型枢纽站或一般枢纽(含首末站)执行。

公交中途站

图片

修订现行的公交中途站候车设施设置规范,“因地制宜”地对不符合设置标准的公交中途站实施功能性改造。主要包括:

对于有实施条件的直线式中途站,调整为港湾式设置形式;

更新行业顶灯与标识,增加公交候车设施辨识度;

结合站点周边环境,有条件的站点增设公交候车亭;

升级出行信息服务,增加出租车“一键叫车”服务;

有条件的中途站设置分布式光伏供电;加载局部风貌元素,体现风貌特征。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