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高温中暑怎么办?这个药丸能解暑
上海普陀2023-06-21 16:42:4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描述了夏日炎炎,酷暑难熬,农民们在麦田里低着头割麦,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阳光烘烤的场景。

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要格外当心中暑的发生。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载,“暑厥昏眩不知人,气虚挟痰上冲心,虚者清暑益气治,挟痰益元抱龙均”。

清暑益气丸属清暑益气剂,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等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中成药吧。

组方及功效

清暑益气丸处方源自李东垣《脾胃论》中的清暑益气汤,改汤剂为蜜丸而成。

原书载其药物组成及剂量为“黄芪(汗少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升麻,以上各一钱;人参(去芦)、泽泻、神曲(炒黄)、橘皮、白术,以上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以上各三分;青皮(去白,二分半)、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

方中蜜炙黄芪味甘、性微温,升补淡渗,善补气升阳、生津养血、固表止汗、利水;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二药相须为用,既益气固表,又利水湿,为君药。

人参甘补微温,微苦不泄,善补元气、益肺气、生津液;麦冬甘补润,微苦、微寒清泄,善养阴生津、清热润肺;醋五味子味酸、性甘温,收敛固涩,质润温补,善养阴益气、生津止汗。三药相合,补敛同施,既助君药补气止汗,又养阴生津,为臣药。

葛根甘辛,轻扬升散,平偏凉能清,既解肌退热,又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生津止渴;升麻辛散,轻浮上行,微甘微寒清解,能升举阳气、清热解毒;炙苍术苦燥辛散,芳香温化,善燥湿以健脾;泽泻甘寒,渗利清泄,善利水渗湿、泄热;黄柏苦寒,清泄而燥,善清热燥湿;陈皮辛香行散,苦燥温化,善理气燥湿健脾;醋青皮苦降下行,辛温行散,善行气消积化滞;炒六神曲甘温,益中辛散,焦味健胃,善理气健脾、消食化滞,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以炒六神曲、醋制青皮消食化滞。当归甘能润补,辛温行散,善补血和营。九药相合,既助君臣药祛暑湿、和脾胃,又不伤正、不敛邪,为佐药。

甘草甘补和缓,平而偏凉,既益气和中,又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并治,气血双治,营卫同调,祛邪扶正两兼顾,共奏祛暑利湿、补气生津之功,善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所致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用法与禁忌

清暑益气丸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甜。一次1丸(每丸重9克),一日2次。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可以嚼服或分成小份后,再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服药期间,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忌食辛辣油腻之品,饮食宜清淡。服本品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

因本品辛香温燥,易伤阴津,故阴虚血燥者慎用,孕妇慎用。

伤暑非气虚者不宜服用,如单纯暑证,高热烦渴者禁用。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用本品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