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在现场丨“春妮”现身南京路:“愿好八连精神代代传”
上海黄浦2023-06-21 15:38:54

6月20日早上8:00,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民服务现场,一位身穿红色旗袍、白发苍苍的长者吸引了市民的注意,再仔细一看,温柔的笑脸,再加上嘴角两个可爱的小梨涡,市民们惊喜地相告:“这不是好八连的春妮么?你好呀,欢迎来南京路!”长者也热情地和市民们一一打着招呼:“你好,你好!我是陶玉玲,是春妮的扮演者,但我不是好八连的战士。”

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民服务现场

陶玉玲排队接受量血压服务

陶玉玲是我国德艺双馨的著名表演艺术家。1964年,一部根据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在南京路上拍摄,描写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剧中,排长陈喜的妻子春妮由陶玉玲饰演。淳朴真挚、坚毅温柔的春妮来到南京路之后,见丈夫在“香风”面前发生了动摇,与指导员、连长等战友一起循循善诱,成功帮助丈夫“迷途知返”。陶玉玲的表演毫无舞台痕迹,非常自然,让春妮成为中国电影人物画廊中最经典的角色之一。

演绎好八连故事的同时,陶玉玲也把好八连精神铭记于心。此次再回南京路,陶玉玲非常激动。她在好八连班长孙连续负责的测血压摊位前排着队,前一位市民离开之后,她亲切地和孙连续打招呼:“好八连的战友,你好,我从北京来向你们学习,请你帮我测一下血压。”孙连续为陶玉玲认真测了血压:“阿姨您血压正常,身体很好。”陶玉玲连连致谢:“太好了,谢谢,托你们的福了。”孙连续回答:“为人民服务!”

《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春妮

“《霓虹灯下的哨兵》和南京路上好八连深入人心,很多人看到我,都会叫我好八连,我能被大家认识,是沾了八连的光了。”陶玉玲告诉记者,《霓虹灯下的哨兵》电影版推出之前,话剧版也是由她所在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出,该剧在北京做汇报演出时,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多次指导,毛主席在中南海看过之后评价说:“戏写得好、演得好,话剧是有生命力的。”这鼓舞着了包括陶玉玲在内的所有的文艺工作者,但陶玉玲深知:“这个话剧是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为蓝本写成的,没有好八连,也就没有观众认识我。”

陶玉玲和“兵妈妈”朱蕙娟亲切交谈

1934年,陶玉玲出生于镇江,儿时曾在上海的巨鹿路上居住多年,直到现在,陶玉玲还记得家门口就是热闹的菜场。陶玉玲告诉记者,在她印象中,黄浦区一直以来都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经常去南京路上的中百一店、食品公司,当时手里没什么钱,买得最多的就是五香豆。记得还经常买上海的咸火腿,切上两片,再放点冬瓜,煮出来的汤可好喝了。”

“今年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也是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我在自己90岁的时候,能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再次来到南京路录节目,亲身感受这里军民鱼水情的深厚,感到非常荣幸,也希望好八连的精神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陶玉玲表达了对黄浦区的双拥工作的关心。记者向她赠送了由上海拥军优属基金会黄浦区工作委员会、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共同编撰的《光辉足迹——好八连和他们的第二故乡》征文集。了解到书中的故事均由来自部队、地方和社会各界的作者所写之后,陶玉玲非常感兴趣,和同在现场的好八连“兵妈妈”朱蕙娟一起翻阅了这本征文集,并且在征文集书页上留言:“向好八连战友们学习——九十岁老兵陶玉玲”。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民服务结束时,陶玉玲依依不舍告别,并且向好八连子弟兵送上祝福:“好八连是我们全军的榜样,作为一个曾经演过好八连故事的演员,今天重返南京路、重回好八连的老党员、老兵,我祝好八连的同志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