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梦中的那片海》:那片海上澎湃的青春
海南日报2023-06-19 11:33:11

近日,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正在中央电视台八套的黄金档热播。该剧自开播以来就备受瞩目,收视率全方位领跑,在电视剧话题榜、剧集影响力榜等多项榜单中拔得头筹。《梦中的那片海》由付宁担任导演,肖战、李沁、刘芮麟等演员担纲主演,讲述了一群北京青年在漫长岁月里命运的波澜起伏,同时也展示了他们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追梦成长的人生轨迹。

年代剧的延续与变奏

毫无疑问,《梦中的那片海》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年代剧。近年来,“年代剧”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荧幕上一个重要的电视剧类型。年代剧主要以个体的家庭生活为线索,串联起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在年代剧中,个体的命运成为剧情起承转合的核心,平民和普通人的视角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触发观众广泛的共情。

正是因为年代剧的“国民性”和“观众缘”,年代剧在这些年里迅速发展,诞生了《人世间》《人生之路》《大江大河》《我们的日子》等诸多优秀作品。而《梦中的那片海》处在这些作品的延长线上,可以说延续了年代剧固有的叙事模式和剧情套路。

不过,即使同为年代剧,各部剧集之间还是有所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切入角度。例如,《人世间》讲的是周家几个兄弟姐妹之间离合聚散的故事;《我们的日子》讲述三个家庭的孩子在同一天降生,并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遭遇的各种情感纠葛。《梦中的那片海》对肖春生、叶国华、佟晓梅和贺红玲等几个普通北京青年的爱情与成长娓娓铺陈,可谓是年代剧的变奏。

该剧从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开始说起,展示了30年的人生跨度里青年之间的情感波澜、成长的阵痛与社会责任等问题。与其他注重家庭主题的年代剧相比,《梦中的那片海》更注重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励志与拼搏,同时也更着眼于叙述几个年轻男女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其青春的气质显得十分炙热而浓烈。

 燕地风土与京华风韵

《梦中的那片海》既是一部年代剧,同时又是一部“京味”很浓的电视剧。这部剧最大的特色在于剧情中体现的京味。作为一种风格,京味是由人与城之间互动生成的,尤其指的是文艺作品中体现出的燕地风土和京华风韵。

对旧时光里的老北京的复现和对北京精神气质的回望,让《梦中的那片海》具有了京味影视剧的色彩。一方面,京味体现在物质层面。北京这座城,在该剧中不仅是人物表演的背景,还是演出的主角。该剧反映了1970年代及其之后北京这座城市的风俗人情,在场景和服化道上充满了各种细节,也充满了生活世界的烟火气。另一方面,京味体现在精神层面。剧中人物充满了北京人的精神气质,是在北京风土里成长出来的形象和性格。

例如,在该剧的第一集中就讲述了被称为“四九城的顽主混混”的主角们在什刹海冰场上的狭路相逢,大院子弟和胡同串子起了冲突,兄弟被欺负了,两帮人约在午门决斗。青年们不打不相识,开始了后续漫长人生的友情和纠葛。这是一幅充满兄弟情义和热血澎湃的男性群像。什刹海冰场是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城市景观,而该剧将人物的开场定在此处,无疑体现了城市与人物之间交相辉映的关系。同时,通过这些不同成长背景与出身的年轻人,观众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北京的众生相以及不同社会生活的侧面。

《梦中的那片海》将舞台安置在北京,并将这座伟大城市的气息与叛逆青年们的少年意气联系在一起进行叙述,城市精神与青春气质是相得益彰的。

青春气息与理想主义

青春,是理解《梦中的那片海》的关键词。青春,尤其指的是出现在青年时期的一种充满朝气蓬勃的状态。在这个时期,青年们正在成长之中,他们保持着对未来的憧憬,因此有着积极向上、纯真浪漫的人生态度。

近年来,很多电视剧都在进行青春化表达的尝试。在《梦中的那片海》的推广宣传中,该剧提出的口号是“青春励志情感大剧”。的确,该剧塑造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北京青年形象,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坚持自我。以主角肖春生为例,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热血青年形象。他偷偷进入被废弃的书库,巡逻队听见动静过来检查,为了掩护佟晓梅,肖春生主动引开看守。肖春生因为父亲的原因不能顺利参军入伍,然而他依然坚持学习武术,随时准备报效祖国。在肖春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韧性和执拗,也可以看到独属于青春时代的理想主义。

当然,这里的“青春化”除了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之外,还指的是演员的青春化。出演《梦中的那片海》的都是偶像小生和小花。肖战是“顶流”,是备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男演员。李沁是出演多部影视剧,代表作无数的女演员。他们优越的外形条件和出彩的演技,给该剧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影响力,也使得该剧成为备受观众关注的剧集。

通过青春化的表达和偶像化的演员,《梦中的那片海》重构了年代剧的创作模式,也为年代剧增加了新的叙事方向和路径。全剧洋溢的青春气息和理想主义,让该剧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叙事能量和精神气质,也重新唤回了观众心底最本真的青春记忆。

(汪荣 作者系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副教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