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复旦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一万余名复旦学子告别校园
新民网2023-06-17 08:39:00

图说:毕业典礼现场 来源/学校提供(下同)

昨天,复旦大学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在该校正大体育馆举行,一万余名复旦学子告别复旦校园,走向广阔天地。

在先期举行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11位复旦师生联唱11首暖场歌曲,掌声涌动。复旦校长金力以《拒绝躺平》为题,勉励毕业生们激发出人生奋斗的内生动力,完成长途跋涉、体验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希望所有的新一代复旦人心花绽放,踏向荆棘。如果累了倦了,欢迎回到母校,躺在光草,让母校的风倾听你的压力,让母校的草拂去身上的疲惫。”金力为毕业生加油鼓劲,祝2023届毕业快乐、青春万岁。

今年,复旦全体2023届本科毕业生为学校精心准备了礼物——“复旦留声机·2023青春回响”,用声音刻下回忆、用旋律表达感恩、用祝福告白母校。复旦党委书记裘新将留声机的唱针放到唱片中央,聆听来自毕业生给母校的祝福,并代表学校接受毕业礼物,为毕业生佩戴“相辉校友纪念章”。

随后,复旦大学举行了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长金力以《攀登顶峰,拓展人生的边界》为题,给毕业生未来勇攀人生顶峰提供三件制胜法宝。攀登顶峰,要不忘初心之源,无论从事基层实践,还是继续科研攻关,希望“复旦人”都能传承复旦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牢记“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人类共同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攀登顶峰,要不惧路途之险,面对人生前进路上的“险”与“难”,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会适当地做“减法”、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欣赏别人无法欣赏到的风景。攀登顶峰,要不舍同行之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善于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学会“有组织”地合作行动。

研究生毕业30年,在校工作30年的导师代表、“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笑说:“在复旦,失去的是头发,收获的是满满的人生感悟”。他告诫毕业生们人生的第一事是以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来承担起对这个世界的敬意,回馈周遭世界的赠予,“得把自己当回事儿”。“人生虽有起伏,各有各的艰难”,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磨一剑的做事逻辑却始终没变,唯有“好之”“乐之”才能享受学习与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

“作为微电子学院的博士生,复旦给予我的,是对理想主义的坚守,是为国家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学生代表、第六届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微电子学院博士生朱立远从事的是新型低功耗微纳智能气体传感芯片的开发与研究。科研路上的失败和否定是她的家常便饭。一篇文章投稿8次,每次鼓起信心重新投稿,等来的都是被拒稿的消息。“但问题终要被解决”。5年科研生涯,留给她的除了科研的能力和成果,更重要的是面对理想的越挫越勇,面对难题的不懈探索,“未来,我还将在复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深耕于智能芯片领域。”

临别之际,2023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向母校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用柔性发光纤维刺绣作品“日月光华 复旦印记”。纤维上绣着张江校区的白玉兰、枫林校区的杜鹃、江湾校区的银杏、邯郸校区曦园里的梅花,代表着学子们在复旦园中度过的春、夏、秋、冬,也见证了他们在复旦奋斗的日日夜夜。

最后一幕将毕业典礼推向高潮:一位毕业生,2019级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郑智源坐着轮椅被推到内场中央,复旦书记、校长走下舞台,来到他的身前俯身为他拨穗授证,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送上苏步青先生自传《神奇的符号》,全场毕业生为他响起喝彩与掌声。

下肢高位截肢给郑智源带来身体上的磨难、生活上的不便,却从不曾磨灭他对于学术的热情。2000多个日夜的默默坚守,化苦难为力量,满载收获,郑智源终要从复旦起航,驶向新的广阔天地。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熟悉的前奏响起,全体毕业生高唱校歌,此去离别,向高处走,往远方去。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