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全力确保燃煤库存、虚拟电厂分担尖峰负荷 上海多措并举保障夏季供电
东方网2023-06-16 07:40:33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6月15日报道:近日,上海天气持续晴热,气温多次冲击高温线。对于发电厂来说,每年的夏季是社会用电的高峰期,更是安全生产的考验期。申城电力保供是否准备就绪?

发电厂全力确保燃煤库存和燃煤质量

申能集团提供了上海本地三分之一的电力和95%以上的天然气,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以下简称“申能外三发电”)地处长江入海口,曾以276克/千瓦时的年均供电煤耗水平,创世界最低纪录,被盛赞为“全球最清洁的火电厂”。眼下,申能外三发电正多措并举,提升机组保供能力,备战迎峰度夏。

申能集团副总裁、旗下申能股份董事长华士超介绍,申能外三发电目前已如期完成检修项目1800余项、技改项目14项,机组于6月5日顺利并网。公司提前为户外阳光直晒的设备搭设遮阳棚,为精密的热控仪表箱加上防雨罩,为温度较高的电动机天之轴流风机加强冷却,为迎峰度夏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打好了基础。

“目前,公司场地及锚地库的燃煤存逾30万吨,还将继续提高场地存煤平均热值和高热值燃料比重,满足机组迎峰度夏高负荷运行需要。”华士超介绍,“还要注意到,迎峰度夏不仅是高温常驻期,也是台风光顾期,我们成立了防台防汛应急组织机构,完成全厂潜水泵的试转,确保防台防汛物资储备充足且处于有效状态。”

17家虚拟电厂削峰能力超过30万千瓦

“虚拟电厂”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智能计量以及协调控制技术,通过聚合平台聚合可控负荷、分布式电源、储能等虚拟电厂资源,外特性呈现出电厂形态,并达到电力系统调度的容量规模要求、接口要求等,可与常规电厂一样被调度的特殊电厂。 

上海的用电需求具有夏、冬“双峰”特征,即夏天7月、8月和冬天12月、1月呈现用电高峰。如果通过虚拟电厂来调节尖峰负荷,调动市场上已有的负荷、发电、储能资源来做“兼职”,通过科学降低用电侧负荷来保障用电稳定,就能在不影响居民和工商业用电产的前提下,用“老资源”解决新问题。

近年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全力推进上海电网虚拟电厂建设,支撑上海市城市能源互联网生态变革升级。截至2023年6月,市级平台已接入17家虚拟电厂,所涵盖资源类型包括工商业楼宇、三联供能源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铁塔基站等,经能力测算、实际调用等方式初步认定削峰能力已超过30万千瓦。

国网上海营服中心需求侧管理中心主任郑庆荣介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平稳运行带来挑战。而应用虚拟电厂,我们可以通过高效组织用电企业迅速消纳新能源发电,把这些波动性较强的电能资源,变成可调控的持续能源资源,实现绿色电力有效利用。企业也能以更低价格消纳新能源发电,从而降低电费成本。”

下阶段,国网上海电力将活用虚拟电厂,智慧赋能绿色电网,为电力迎峰度夏提供重要保障,打造虚拟电厂“资源池”,实现百万数量级智能终端即插即用安全接入,实现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实时精准调控,实现虚拟电厂聚合互动调控技术国际引领,建设上海超大城市级虚拟电厂工程。

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工程在市中心平稳运行

位于徐汇区钦州北路的国家电网长春站超导展厅,脚下别有洞天。这里的地下埋着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连了徐汇商业核心区两座220千伏变电站,总长1.2公里,额定电流2200安培,额定容量133兆伏安,电力负荷密度高达2.7万千瓦,相当于上海平均电力负荷密度的5倍。

“相当于4-6回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的超导电缆正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往辖区内4.6万户用户,而其本体的损耗却接近0,且在用地效率方面节约了70%的用地空间,对环境影响几乎100%磁屏蔽。”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总师室(数字化办公室) 科技专职人员段若晨介绍。

作为国内首个公里级超导电缆项目,敷设经验、技术标准无现成成果参考,超导团队专门在闵行区吴泾镇建设了模拟实验场地建设,进行了3次实地还原试验,收集到一批高温超导电缆在复杂环境下敷设时的牵引力、侧压力等关键数据,创新运用了“泥水平衡顶管”、“大角度绕行”工艺、“高度集成式智能化工井”、全程排管冷缩补偿等方式方法,突破了世界首条商业化运行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相关敷设经验的空白。

秉承着创新性、先进性、国产化、实用化的原则,项目打造了四项世界首创:世界首个为城市负荷中心供电的超导电缆工程;世界输送容量最大的商业化运行超导电缆工程;世界输送距离最长的超导电缆工程;世界唯一使用全程排管敷设的超导电缆工程。

该示范工程于2017年启动并在2021年12月22日正式投运,平稳运行至今,经受住了去年极端高温的“烤”验。目前,团队结合示范工程日常运维工作,形成了工程运维、状态评价技术体系,并完成运维数据库搭建。超导输电工程的成功投运也为上海市在超导产业构筑了雄厚技术基础和完整产业链。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超导输电工程也将在城市电网改造、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柏可林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