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比童装还小一圈!女装越做越小,尺码标准究竟是谁在制定?
中国新闻网2023-06-15 07:44:46

“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近期,官方身高169厘米、体重51公斤的女星张馨予发文吐槽。

“100斤以上没资格穿”,不仅是她的感受,亦引发不少女性共鸣。此前,“80斤女生试穿XS码裙子拉不上拉链”“服装店老板吐槽S码女装卖不出去”等词条接连登上微博热搜,背后也充满了众多女性对女装尺码越做越小的疑惑。

为啥一些女装越做越小了?尺码标准究竟是谁在制定?

女装越做越小?100斤出头穿XL

平时穿S码的洋洋(化名),原本对女装尺码越做越小的感触并不深。直到有一次出去逛街,她选了五件衣服进行试穿后,才意识到如今的尺码有多离谱。

“当时我根据日常的穿衣尺寸,选了三件S号,有两件因为看起来版型偏小,就选了M号,最后发现一件也穿不上,只能默默地拿出来放下。”

前些天,洋洋又在网上买了一条S码短裤,依旧无法穿上。她点进这个短裤的店铺主页,发现S号和L号的腰围只相差2厘米。“感觉同样的尺码,今年比去年小一圈”,她向记者感叹。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会从网上购买服装,由于无法上身试穿,更为依赖商家标注的尺码。

记者浏览多家知名快时尚品牌旗舰店发现,多数衣服尺码较为标准,个别主打辣妹、美式复古风格的修身款服装,虽然多为弹性面料,但尺码普遍较小。如,一款知名品牌的复古修身款圆领T恤,即使是最大的XL码(175厘米),胸围仅为81厘米,衣长46厘米。

至于一些主打“网红”、“辣妹”、“BM”风格的网店,衣服尺码则较为混乱,有些服装甚至会缺失部分尺码。

在一家网店内,一款月销8000+的美式复古短袖T恤,没有提供S码,M码的胸围为80厘米,建议体重为75斤至90斤。

某“辣妹”风格的店铺显示的衣服尺码表。

一位平时穿XXS、XS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XXS、XS码的衣服胸围会在80-82厘米之间,S码的衣服胸围会在84厘米左右。”按她的说法,上述网店的M码衣服实际上是正常的XXS码或XS码。

衣服“窄、紧、小”背后也有生意经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中国18至44岁女性平均身高为158厘米;与此同时,体重也有所增加,18岁及以上女性居民平均体重是59千克。

从趋势上看,女性服装应该偏向“做大”,而非“做小”。为什么女装尺码会越做越小?

“这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操作。”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这些年,很多所谓潮流风格的开始,就是先设置一些远远偏离正常身材的尺码,在模特和服装展览会等推动下,影响人们的审美,进而导致部分女装越来越小。”

如其所说,当下,千禧辣妹风、BM风、美式复古风交织,服装届也向此靠拢,短小修身款衣服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服装门店内。

近日,中新财经记者走进商场发现,除了一些主打淑女、知性风的服装品牌,多家快时尚品牌都推出了“辣妹”风格的服装。

某主打舒适风格的快时尚品牌门店,今年专门设置了“辣妹”风格区,这些衣服穿上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露脐”。

记者对多款S码的“辣妹”款服装进行测量,衣长基本在40厘米以下,平铺胸围在70多厘米,甚至比童装区一些T恤还要短小。

除了受潮流趋势影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倪跃峰此前表示,厂商推出小码服装、均码服装对于减少厂家的成本和库存压力有一定帮助。

多尺码是服装行业的特点。但尺码越细分,备货生产的库存就越多,进而导致服装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如今小码女装甚至均码服装流行的原因之一。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BM(Brandy Melville),其主打均码服装,这些以“窄、紧、小”为设计特点的服装,不仅引领了“白幼瘦”风,还能最大化降低成本和库存。

尺码标准谁来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焦虑。”江瀚告诉记者,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服装多大码就该标多大码,无论往大了标还是往小了标,都不利于消费者去做出真实的选择。“主动去标小码可能不会让服装卖得更好,反而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面对一些女装尺码越做越小,有人表示,服装制造领域能否出台统一的尺码标准。

记者查询发现,国家曾颁布过服装尺码的标准。现行的GB/T 1335 -2008《服装号型》中,号是指人体的身高,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型是指人体的上体胸围或下体腰围,是设计和选购服装肥瘦的依据。成人服装的号型中还有体型,是指以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依据来划分的人体类型,分类代号分别为Y、A、B、C。

以女上装160/84A为例,其中160代表号(身高)、84代表型(上衣是胸围、下装是腰围)、A代表体型(14厘米-18厘米)。

但在江瀚看来,“虽然国家在服装制造上有官方标准,但这些标准很多都是一个参考标准,并非强制执行,导致服装厂商往往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一些小的服装商家甚至未遵守服装号型的标注规范,仅用S、M、L来代替,且各家所对应的尺寸差别很大。

“从这方面来看,在服装制造领域,或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尺码标准来约束服装制造商,以便于消费者去购买商品,服装产业也能有更好的发展。”一位长期从事工业品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不过,无论商家的尺码标准如何定,都不应该将大众审美引向畸形和病态。每个人的体型有所差异,环肥燕瘦各有各的美,一味鼓吹“白瘦幼”、误导女性审美显然不可取。正如一些媒体所评论的,除了相关厂家和商家应检视自我,相关行业组织也该主动作为,有效化解这种持续升温的争议。

作者:谢艺观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