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6座环上公园运营近半年体验如何?上海再请市民提意见
澎湃新闻2023-06-14 17:21:00

今年年初,上海首批6座环上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运营近半年时间,环上公园日均客流量显著增加,金海湿地公园周末游客量可达1万人次以上,今年“五一”假期首批6座环上公园累计游客量约77000人次。公园的实际体验怎么样?

市民对游园新需求的接受度情况。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 图

近日,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绿建中心”)对首批环上公园开展市民满意度调查。针对市民提出的停车位、售卖设施等服务配套不足的问题,园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改进,而对于在公园内搭帐篷、骑行、烧烤、遛宠等问题,不同人群有不同需求,市绿建中心表示将深入探讨,后续考虑出台环上公园运维管理办法,细化措施妥善处置多方诉求。

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将“抓实办好民心工程,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作为调研题目,走访了6座环上公园。他指出,上海公园城市建设要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回应和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真正做到民心工程得民心,人民城市为人民。

闵行梅陇生态园。

市绿建中心表示,6座首批环上公园从方案设计到建成开放,持续做好市民提意见建议、中心搭协调平台、各区促问题解决的协同机制,市民参与贯穿始终。环上公园开工前进行了第一轮民意征询,许多市民“金点子”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评估后落到实地;公园开放半年后进行了第二轮集中调研,评估游客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根据问卷反馈完善相关服务;接下来,环上公园将结合驿站、入口广场设置市民意见征集箱,常态化地问需、问计、问效于民,并把这一做法推广至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及重点绿化项目建设,最大程度发挥社情民意在推动上海公园城市建设中的效用。

好不好,要老百姓觉得

今年,上海市委将“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工程”纳入2023-2025民心工程,对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民群众也有了更大期盼。

上海市绿建中心重点推进了“环上”公园和外环绿道建设,完成首批6座环上公园开放,推进第二批10座环上公园年底建成;“环内”完成200公顷楔形绿地建设;“环外”推动吴淞江生态间隔带方案研究;“五大新城”开展国际方案征集并形成上海新城绿环专项规划。

浦东金海湿地公园。

目前,上海宝山丰翔智秀公园、普陀春光公园、嘉定绥德公园、闵行梅陇生态公园、浦东沔青公园和金海湿地公园等首批6座环上公园已开放运营近半年时间。

为科学评估环上公园建设成效,市绿建中心对6座环上公园开展市民满意度调查。通过周末到公园现场设点设摊、周边社区走访交流、居委微信群转发扩散等方式,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回收居民问卷1515份。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周华杰说:“市民百姓是公园绿地的直接使用者和重要评价者,老百姓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始终以人民满意度为衡量标尺,不能单纯的是‘我们觉得’,而要多一些‘老百姓觉得’,及时开展市民满意度测评,发现问题、接受监督、改进工作。”

经统计梳理,6座环上公园市民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92分(满分10分制),在景观面貌、配套设施、卫生状况、主题特色、安全管理等评价子项中,景观面貌满意度最高,达到9.12分,其余各项也在8.5分以上。

总的来看,首批6座环上公园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景观面貌明显提升,四化改造面积约69.54公顷,新增“四化”苗木近16000株,“彩化”率大幅提高。宝山丰翔智秀公园游客黄女士说,公园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当时民意征询时提的绿化效果提升的意见也被采纳了,现在绿植和设施都有明显提升,每天中午吃完饭都要来转一圈。

同时,游客结构中年轻群体增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活动增多,专程打卡的游客增多,环上公园社会显示度和辐射效益显著提高。

不同诉求如何处置

在满意与认可之外,市民游客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普陀春光公园设置了临时厕所。

记者从市绿建中心获悉,6座首批环上公园改造提升后,共新增停车位558个,设置公共厕所30处、避雨廊亭35处,配备售卖点14处,基本满足公园运营和游客使用需要。但应对公园客流高峰考验,停车位、售卖设施等不免捉襟见肘,服务配套承载力不足问题逐步显现。

根据调查,因受众年龄、交通方式等方面差异,各公园存在的短板不尽相同。例如,浦东沔青公园55.94%的游客是有家庭亲子需求的26-45岁群体,自驾比例近六成,停车问题较为突出。而闵行梅陇生态公园,85.45%游客是周边居民,以步行到达为主,基本没有停车矛盾,但有近三成受访者认为该公园售卖服务、避雨廊亭和儿童游乐场所存在不足,市绿建中心表示这可能与该公园驿站尚未完工有一定关系。

在普陀春光公园,目前一期已建成开放,二期在建。根据调查,14%的游客反映停车位不足,10.6%的人认为售卖服务不充分。由于春光驿站(包含公厕和小卖部)尚在建设,预计10月底才能完工。为满足驿站在建期间游客需求,现公园内设置1处移动厕所和2处自助售卖机。

普陀春光公园设置了自动贩卖机。

宝山丰翔智秀公园同样存在停车和售卖服务的问题。为应对节假日大客流,园方已与公园对面工业园区沟通协商好,可借用园区停车场临时停车,15元/天封顶收费,并计划在公园入口处新增一处非机动车停车位。同时,园内计划新增一处自动贩卖机,待园内茶室开放后将新增一处公厕(茶室内厕所对外开放),这样结合驿站内公厕、园内独立公厕共计3处公厕,更好满足市民需求。

周华杰表示,不同于城市公园,环上公园尽量保留生态性,基础设施上可能存在不足。根据市民意见,各公园将及时优化调整,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游园体验。

游客对停车、公厕、指示牌等硬件需求往往是一致的,但还有些问题,不同年龄群体的意见大相径庭,给管理部门出了难题。

比如宠物入园,根据调查,六成以上的25岁及以下人群支持宠物入园,而60岁及以上的反对占比也超过六成。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意见相左,公园该如何抉择?

不同年龄群体对宠物入园的接受情况。

游园新需求的整体数据中,七成受访者对帐篷露营持欢迎态度,但逾半数受访者对宠物入园、自助烧烤、园内骑行等活动还有所顾虑。其中反对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安全隐患(占55%)和卫生问题(占31%),而持有利有弊意见的市民多数建议采用划定指定区域、加强巡查管理等运维方式。

周华杰表示,如何平衡市民新需求和管理新矛盾,将成为后续环上公园运维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期的集中调查不仅涉及支持反对,也进一步追问了具体原因,这将为问题改进提供方向。后续还将考虑出台环上公园运维管理办法,细化措施平衡多方需求。

市民有需求,公园有回应,各种大大小小的诉求正在环上公园落实。浦东沔青公园的开放时间已由7-18时延长到5-21时;公园内设置了配套自行车,园路分为骑行道和漫步道,禁止外来自行车入园;在游客服务中心醒目位置已设置了市民意见箱;公园还计划开启烧烤区,进行分区管理。闵行梅陇生态公园计划年底打开围墙,24小时开放。

开门办公园,市民齐参与

征集民意、开门决策从环上公园建设之初就已启动。

浦东沔青公园。

早在2021年9-11月,在环城生态公园带总体规划编制阶段,上海市绿建中心面向全体市民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回收网络问卷26448份,征集意见建议4123条;线下也开展了6场“面对面”座谈会,覆盖居民、学生、行业专家及老领导等多类群体,征集意见建议129条。

经过专家评审后,一些合理、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反馈到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25条“金点子”在首批环上公园建设中落地。例如闵行梅陇公园设计方案中采纳了“在不影响周边社区的前提下局部调亮夜间照明”的市民建议,打造“树蛙部落”特色场景,为夜间活动的市民提供夜跑、夜游场所。普陀春光公园采纳了“增加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设施和休憩场所”的建议,设置了儿童游乐场地、搭帐篷区域,增加自助售卖服务并增设第三卫生间,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园,在社交媒体上被赞为新一轮“免费遛娃”“宝藏小众”的热门推荐地。

问需于民得到积极反馈后,市绿建中心在后续公园绿地建设中沿承这一做法,固化民意征询环节。目前,16个第二、三批环上公园和7个重点绿化项目共征集意见285条,采纳97条。如闵行春申、锦梅公园在方案设计阶段组织行南村等周边社区20余位居民开展座谈,征集意见10条并纳入设计方案,包括在公园内增加儿童游乐设施、增加中草药科普园等。

同时,市绿建中心在项目建设推进阶段也持续接受市民监督、征集各方意见。嘉定绥德公园在施工准备阶段接到热心市民反映,在公园道路附近发现有上海地区比较难观测到的黑枕黄鹂筑巢育雏,项目管理方积极与设计、施工单位沟通,为筑巢鸟妈妈和宝宝们退让出了100米的范围,让路、桥改道而行,给生生不息“留白”。

宝山丰翔智秀公园。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上海市绿建中心还聚焦环城生态公园建设市民参与机制效用评估,面向建设单位、设计师及前期参与金点子活动的市民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回访。96%以上的受访建设单位对市民参与机制表示认可,认为该项工作可以从百姓需求角度审视公园建设,提供了换位思考的机会,也有助于争取市民认同,提升公园绿地的建设质量和建成后的群众满意度。90%以上的设计师对征集到的市民意见进行讨论梳理后落入设计方案,认为市民意见征集能更好了解使用者需求,帮助拓展设计思路,优化公园设计细节。

与此同时,受访市民、建设单位和设计师提出,民意征集的覆盖范围可以更全面,许多人此前并不知晓、也未参与过征集活动,一半以上的受访市民认为宣传渠道和形式较为局限,要有意识听取不同群体的需求,在“真听意见、听真意见”方面,还要创新形式、做实效果。

参加浦东高科路公园民意征集活动的裴先生表示,政府平台公开征询的方式能让公众广泛参与,但前提是要做好一定的宣传工作,宣传到位了公开征询才能获得较好的民意反馈;而调查问卷建议到公园周边人员密集的地方,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对家门口的事情都比较关心和熟悉,在那里能听到更多的公园实际使用者的心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