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声声入耳”看幕后匠心 人艺音效大咖郑晨教你如何“打雷”“刮风”
北京青年报2023-06-13 13:32:28

“录音技术已经如此之高了,为什么还要使用最原始的拟音呢?”北京人艺首次推出的院庆“人艺之友日”,让观众有机会在“戏剧课堂”上问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这一名为“声声入耳”——舞台音效及现场拟声的互动讲座,邀请北京人艺语言幽默又善动脑筋的音效大咖郑晨,为观众揭秘舞台幕后的匠心。

虽不是明星艺术家参与的互动活动,但现场却坐得满坑满谷,一台巨大的风车成为切入点。刚工作时,郑晨曾经“自以为是”地为这台大家伙起了一个稍显学术的名字,但前辈一句话却化繁为简:这就是“风车”,作用就是营造风声。通过摇动手柄,依靠帆布摩擦,逼真的风声回荡耳畔。而现场几位小朋友也被请上台,体验“造风”的乐趣。不过这个工作其实是个体力活儿,郑晨说自己曾经因为在一个戏中的强度有点大,甚至因为胸口疼而一闪念“自己究竟是要告别人艺还是告别人世。”

而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两片三合板则是闷雷效果的制造者,随着晃动,依靠空气的震动,“雷声”一声紧似一声,而这也成为经典话剧《雷雨》中最重要的音效。雨声则是靠扇子上串珠子的晃动营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据悉,早年间演出时,后台的画面也十分震撼,十几个人一人拿一块板子分两侧而立形成矩阵,在指挥的引导下次第晃动,郑晨说,“在没有电声、没有便携录音设备的年代,一场《雷雨》因此也生动传神。”

人艺的看家戏《茶馆》,每一场演出的音效,都是郑晨现场营造的,大家开玩笑说,郑晨把《雷雨》的音效干成了非遗。在舞台的侧台,郑晨的工作台上摆满了东西,用他的话说,那些都是老北京的响器,他也将自己的这些宝贝带到了此次的讲座中。磨刀人用的“惊闺”,剃头的用的“唤头”,算命的“锣”以及卖煤卖炭的“鼓”……“特别是《茶馆》的第一幕,郑晨模拟了卖熨斗的、炒菜的、卖柿子的、卖菱角的,磨刀的剔头的,甚至还有两头骡子……“虽然同是骡子,但秦二爷和庞太监的动静也不一样,秦二爷春风得意,骡子的蹄声很快,最后还打个响鼻儿;庞太监的骡子则和他这个人一样,慢腾腾没有一丝生气。”

一样样示范后,郑晨还和观众分享了一个自己的经历,“2005年复排《哗变》,接到任务后我们正好赴美国演出《茶馆》,于是我便带上了《哗变》的剧本想得空时熟悉下。那个戏其实给音效的空间并不大,只有汽笛声、海鸥声和军歌。那次美国演出我们去了旧金山,巧合的是,在金门大桥下刚好是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旧址,正是《哗变》剧本里剧情的发生地。于是我就在那里录了当时的环境音,海鸥以及海浪的声音,听着汽笛声,感觉瞬时就穿越了。”现场,他为观众播放了自己当时录下的海鸥声,而这个故事,郑晨想传递给观众的是,音效作为话剧的一部分,每一部作品都希望声音能与戏合拍,从中也能看到戏剧从业者的用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