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27道工序做好茶,这杯“爷爷种的茶”你品过吗?
上海虹口2023-06-12 09:04:34

古色古香的茶馆“爷爷种的茶”坐落于年逾百年的老公寓“瑞泰里”底层,创始人苏木生是27式铁观音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我的爷爷叫苏南山,品牌名称‘南山爷爷’就是想纪念和见证祖辈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把非遗茶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图片

传承“非遗”27式制茶技艺

“南山爷爷”的logo里藏着苏木生的许多心思:图形中的斗笠,是茶农采茶时为了防晒一定会戴上的,胡子则象征着爷爷的形象;“爷爷”两个字一个简体一个繁体,简体代表发展,繁体代表传承。

图片

图片

在安溪县感德镇槐植村,苏氏家族祖祖辈辈在这座苍茫青翠的大山上种茶,制茶技艺得到了完整的传承。27式铁观音制作技艺,顾名思义,从茶叶采摘到制作完毕共需要27道工序,“光第一道工序采茶青就有严格要求,露水天、雨天不采,因为这会影响到茶叶的香气。采完后,要摊茶青、晒茶青、摇茶青,反复摇青、晾青各四次,然后炒茶青、揉捻,再反复烘焙、包揉、打散……”苏木生说。

图片

图片

27道工序,光听介绍都让人觉得复杂,而在苏木生的茶园里,这些工序都是由精通制茶、道行高深的老师傅纯人工古法完成,“其实制茶是挺重的体力活。传承这项技艺,需要有一定的热情、兴趣和坚持。”2020年,经过层层审核,“南山爷爷”成功申请到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称号。

跨界创新推广传统茶文化

茶叶品牌如此多,南山爷爷有什么特殊之处?苏木生认为,一方面,坚守茶叶的品质,让首次购买的顾客成为愿意再光顾的回头客;另一方面,围绕自家茶园、几代人制茶的故事做文章,将“南山爷爷”进行IP化打造,让顾客成为与南山爷爷有强链接、信任度的茶友。

走进位于瑞泰里的“爷爷种的茶”线下店,精美的茶叶礼盒不仅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简约、时尚的设计元素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图片

在一套印有“申上茶票”的礼盒上,贴有印着南山27式的水墨漫画邮票。“我们店对面就是邮政博物馆,我个人也很喜欢邮票,所以就把制茶27式的漫画做成了邮票形式,装饰在礼盒上。邮票和茶一样,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

图片

图片

苏木生还将茶和武术甚至香道相融合,结合品牌大事件,推出了多款文化礼盒:“精武茶香”纪念阿联酋谢赫扎耶文化遗产节上,来自中国精武门拳法与传统茶艺共鸣的瞬间;“远疆茶香”寓意着“南山爷爷”把中国茶文化传播到异域远疆;“云中太华”则勾勒着产自福建太华山巅的那一杯天地精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南山爷爷”公众号上,苏木生将茶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结合,讲述了节气与饮茶文化,以及配合节气的养生茶。他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将中国茶文化与非遗传播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好茶背后的故事。

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爷爷种的茶”不仅收获了国内成熟茶客的认可,也吸引到了一批外国“铁粉”。不少老外在这里体验完沏茶、品茶文化,了解了布置茶席的知识,就直接带着一套茶叶、茶具回家。

有一位来自美国纽约的年轻小伙给苏木生留下的印象很深。有一年,美国小伙得知苏木生要回福建安溪验收春茶,他请求同行,参观茶山。当他看到当地辽阔纯净的自然环境后,原本预计四五天的行程就立刻改成了十多天。“这里的山、水、空气、人和茶叶,一切都太美好了,我太喜欢了!”

图片

以茶为媒,“南山爷爷”作为中国茶文化指定代表,已连续4年受邀参加阿联酋谢赫扎耶德文化遗产节,让很多中东地区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茶。面对“老外”,苏木生总是向他们宣传,在中国,喝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种优美的精神享受,希望他们也能多品中国茶,爱上中国茶。

图片

“茶是闻名世界的‘和平之饮’,也是呈现给世界的中国形象。我们希望用南山爷爷的这杯茶,沟通东西,传递‘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苏木生说。

作者:葛敏敏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