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静安的光影
上海静安2023-06-11 13:23:47

编者按:一位静安老人的电影生活旧忆或许是从静安寺路(南京西路)的重华新村出弄口,往东走几步,去1001号的凯司令买爱吃的西点。然后往北,去美琪看一部首轮新片,或者,沿静安寺路向西,在西摩路(陕西北路)口的平安大戏院挑一部心仪的老片消遣时光。


静安的光影远不止此,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之际,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汤惟杰先生为我们分享了静安的电影岁月。


文|汤惟杰



图片静安的光影





图片

▲光影静安



一、张园和上海早期电影放映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之中,经过一年多保护性修缮的张园重又开放,一家家入驻其中的国际知名品牌带来了蜂拥的人流。


不过,可能没有太多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上海最早放映电影的场所之一。


图片

▲安恺第

1897年5月中,一位名叫Harry Wellby-Cook 的西方人来到上海,入住苏州河北岸虹口境内的礼查饭店(即后来的浦江饭店,如今改为中国证券博物馆),从该月15号开始,连续一周在沪上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刊登广告,最后于5月22日晚间礼查饭店展示了一种能映出活动影像的机器——Animatoscope,这是目前有据可寻的在上海的首次电影放映。随后数日,礼查饭店的放映活动仍在继续。


6月2日,这位Wellby-Cook先生在《新闻报》上登出广告,称“特于初五晚移设张园安恺第大洋房九点钟起演以助华客欣赏余兴”,而张园,即此广告标题“味莼园电光影戏”中的“味莼园”,因主人张叔和而被上海市民俗称作“张园”。安恺第大洋房,即园中的一栋西式建筑,名曰Arcadia,本意为欧洲神话中“田园牧歌式的所在”。

图片


张园的“电光影戏”是在两天后正式放映的,当天(1897年6月4号)到场的观众中,有一位名叫孙宝瑄的士绅,将他的观影经历写进了日记:


“初五日(按:当日为农历丁酉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晴。家祭。晡,谒客,观曾涤笙文。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滕烟起,人忘其为幻影。”


孙宝瑄的日记——《忘山庐日记》在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可能现在的影迷对当年在张园看一场电影到底需多少花费很有兴趣,上述那则广告里也有:“每位一元,童仆减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6月11、13号两天,上海《新闻报》分上下两期刊登了《味莼园观影戏记》的文章,可算作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影评了。


二、

美琪:美轮美奂琪玉无瑕的电影之宫


图片

1941年10月15日,美琪大戏院揭幕开业,沪上中外文报刊均作报道,《申报》这样描述这座上海最新的影宫:“其入口处为一圆形巨塔,雄峙于戈登路麦边路(即今江宁路奉贤路)转角,庄严壮丽,兼而有之。门厅亦作圆形,内设石级二座,一通正厅大厅,一通扶梯大厅,扶梯大厅尽头处为半圆形之人造云石扶梯,可直上楼厅,扶梯平台墙上嵌有精致壁画”,“楼厅铺以人造云石,地板莹润光滑,洁无纤尘,廊柱紫红色,围以雕栏,弥觉富丽。”


图片


这座上海 “孤岛”时期建造的最后一座影院,  由资深电影经营者何挺然的亚洲影院公司(ASIA THEATRES INC.)投资建造,公司出版的《亚洲影讯》此前为已确定的英文名称MAJESTIC THEATRE向影迷们征集中文译法,在收到的两千多封来信中,最后选用了七位观众提议的“美琪”,在谐音之外,更取意“美轮美奂,琪玉无瑕”。


开幕那天放映的二十世纪福斯(今译作“福克斯”)公司的彩色歌舞片Moon Over Miami,特地被翻译成《美月琪花》。


图片


建筑史学者认为,美琪大戏院在风格上是上海后期装饰艺术派建筑的代表,这一始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新建筑主流,构成了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传统。


美琪的设计者范文照,毕业于美国宾州大学建筑学系,作为中国第一代的建筑师,他在为上海设计的项目中,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建造时间为1929-1930年)和美琪大戏院(1941年)分别成为他职业生涯中“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装饰艺术派”两个时期的重要代表。


美琪拥有一千六百多个座位,开幕伊始,它便与同属于亚洲影院公司的大光明、国泰和南京大戏院一道,成为多家好莱坞公司出品的首轮放映影院。抗战胜利后,除继续放映了大量好莱坞影片外,战争期间“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曾于1945年12月末起在美琪首次登台演出,一共十天,一时轰动海上。1968年,此地曾改名“北京影剧院”,1985年,恢复“美琪大戏院”原名。


图片


2016年初,美琪的修复工程完工,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恢复了它曾经“领袖远东”的海上影剧之宫的风貌。


三静安寺路上的电影灵魂


上世纪四十年代,密布咖啡馆的有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也有静安寺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许多文艺界人士曾在这些地方呷一口咖啡,视线投向窗玻璃外头,比如华纳影业上海公司的“麦黛玲”——朱曾汶先生,他是著名影评人,还跟好友办了一份《水银灯》影刊。


图片

▲朱曾汶先生,著名翻译家,原华纳影业上海公司宣传部经理


当年,沿着静安寺路,从东往西有大光明门口226号的Rose Marie(光明)、883号Chocolate Shop(沙利文)、1001号的凯司令(New Kiessling Cafe),而870号的D D‘S则是霞飞路那家的分店。


“我喜欢凯司令,它的二楼安静,叫上一杯咖啡可以坐半天,我几乎天天去,写文章多是那里‘孵’出来的”,朱先生对我这样说过。


图片

▲年轻时的朱曾汶先生


朱曾汶先生告诉我,他也常会去西摩路口那家“飞达”咖啡馆,飞达的店主卡尔·费德勒(Carl Fiedler),1913年就在上海创办西点及咖啡馆,店名由最初的店主名号Café Fiedler变为后来的Café Federal(读音接近,也是中文飞达的得名由来),开设在百老汇路(今虹口大名路),后又在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设了分号,门牌是静安寺路1199号。


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


汤惟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著有《上海公共租界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重勘早期上海电影空间——以公共租界档案为线索》、《早期中国电影史中的卓别林》等。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选稿:刘佳韵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