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热搜第一!明天就要排核污水,日本突然改口了!
文汇报2023-06-11 12:44:16

今天(11日)一早

话题#日本突然声称核污水危害健康#

冲上热搜第一

图片

据央视网报道,近日,太平洋岛国专家建议用核污水搞混凝土干基建。日本反对这一提议,称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氚蒸发,对人体有害。此前,日本一直对外宣称核污水无害,甚至可以饮用。

图片

,时长00:07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设施明天试运行

据日本福岛当地媒体6月9日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工程陆地上排放设施将于本周内完工,本月12日(也就是明天)起将进行试运行。

图片

东电方面称,陆地排放设施的试运行期将持续两周左右,期间将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方式进行,测试能否将固定量的水排入海中,并确认能否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操控装置来停止排海作业。

目前,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灌注海水的作业已于6月6日结束,灌注量约6000吨。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海底隧道的排放机制是,将陆上排入的经稀释后的核污染水,通过海底隧道输送到海上的排水口。

图片

我驻日本使馆发言人:

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愤慨

日前,《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最新检测结果显示,福岛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鱼类体内所含放射性元素铯超标,达到日本法定标准180倍,令人震惊。同时据报道,日前日方开始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这些海水是用来稀释即将排放的核污染水。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愤慨。

图片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应。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具有跨国界影响,从现有信息看,预计排海时间将持续30年之久。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关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即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日方迄今没有提供足够科学和事实依据,解决国际社会对日排海方案正当性、净化装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数据可靠性、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等方面关切。用于处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净化处理系统(ALPS)长期高负荷运行的性能与效率存疑。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并非唯一选项。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全球没有先例。据了解,除海洋排放外,地层注入、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也是可行选项。日方未认真研究论证其他处置方案,出于成本考虑决定向海洋一排了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根据一般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规定,日方有义务采取一切措施避免环境污染,有义务通知并与可能受影响的国家充分协商,有义务评估和监测环境影响,有义务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危险最小化,有义务保障信息透明,有义务开展国际合作。

核污染水排海涉及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在这一重大问题上,日方必须慎之又慎,不要让福岛核事故灾害延续,不要让全人类子孙后代承担风险。

日本福岛县等渔业团体代表

再次反对核污染水排海

据日本广播协会10日报道,当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访问了福岛县以及相邻的宫城县、茨城县,与当地渔业团体代表就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交换了意见。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会长野崎哲等渔业团体代表再次表示,反对向海洋排放“ALPS处理水”(核污染水)。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经处理后含有氚等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持续增加,截至5月18日,已达到约133万吨,相当于已设置储存罐总容量的97%。东电公司称,目前排海准备已进入最终阶段,本月底之前将争取完成排海设备建设以及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对设备的检查。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早将于本月底之前汇总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综合考察报告。日媒分析,日本政府将等待这份报告提出之后开始排海,本月底之前可能完成所有排海准备。

为降成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引学者批驳:危害深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一直宣称排放的是处理水,是安全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多位日本学者都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日本福岛大学教授柴崎直明:就算是处理过的水,还是含有超出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有些只超标一点,有些可能含有超标百倍以上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

图片

日本福岛大学教授小山良太:如果排放核污染水,我认为肯定存在问题。

专家表示,日本科学界和民间团体先后向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提出多种更为合理的方案,但都未得到重视。

图片

日本化学工程师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委员川井康郎:可以在地下挖出混凝土坑,然后对核污染水进行砂浆固化作业。砂浆被放在混凝土坑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硬,不再有流动性。但绝对不能把它放到海洋中,砂浆固化后放射性会在几百或几千年后衰减,几乎是无害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图片

除了砂浆固化方案,原子力市民委员会还曾向东电提出其他方案,比如增设储罐,继续存放核污染水等。但日本政府对更具可行性的核污染水处理方案置之不理,而选择了成本最低、危害最大的排海方案,这种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

日本化学工程师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委员川井康郎:核污染水排海是对海洋的污染,不仅仅是氚,还有各种核物质都会流入大海。如果它们流入大海,将富集在鱼或海藻中,危害人类的健康。

既称排海核污染水安全日本不自饮?

自打福岛核事故发生后

日本就一直试图证明

“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很安全”

那么

来自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

“灵魂之问”来了——

图片

时任斐济代总理卡米卡米加:有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如果经过ALPS处理过的核污染水如此安全,那日本为何不将其再利用?比如用在日本本国的制造业和农业生产中。

图片

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日本政府宣称核污染水经过处理后,就能“安全”到可饮用的程度,如果真是“完全可以饮用”的话,那就(别排海)直接喝就行了。

图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既然日本政府口口声声说福岛核污染水安全无害,那么日方为什么不直接向日本国内排放核污染水,或将其用作农业工业用水,而是向海洋一排了之?

既然安全,为何不留着自己喝?用作其他用途也可以啊。毕竟,日本人口多,国土面积又小,淡水需求量大,可资源紧缺,而工业用水同样需求很大。

如此简单的逻辑,日本政府和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是真的想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图片

英国牛津大学名誉教授韦德·艾利森:如果现在我手中有一升(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我会喝的。我认为需要查验的是诚信,你信任日本人吗?为什么不呢?

专家分析:日本一意孤行强推排“核”入海贻害全球

日本政府反复纠缠“核污染水”称谓,声称要排放的是经过“多核素处理系统”净化的“处理水”,甚至把福岛核污染水等同于全球核电站正常运行下的排放水。对此,专家表示,日本政府企图“洗白”排核污染水入海的行为不会得逞。

特约评论员苏晓晖:日本政府不顾多方反对,仍然在推动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在不断地“洗白”,但很明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日本政府此前要求自己的媒体、社会团体不要再使用“核污染水”这个词,而要使用“核废水”和“处理水”。此举是为了转移视线,因为“核废水”和“处理水”是核电站正常运转之后,在达标的情况下的排放,而“核污染水”是发生核事故后的产物,基本等于核废物。

图片

按照美国等相关国家处理核废物的规定,核废物不能排放,只能进行长期储存。日本政府企图“洗白”排核污染水入海行为难得逞。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等同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排核污染水入海并无国际惯例,日本政府听不得国内外反对声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的。

网友评论

“想排就说能喝

要用了却说有毒”

“脸都被自己打肿了”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来源丨东方网、@央视网、新华社、央视新闻、@CCTV国际时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等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