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毕业这天我们跃入人海,各自灿烂……
上海嘉定2023-06-10 14:55:27

2023高考落下帷幕,

看着校门口一张张青涩的脸庞,

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校园生活?

在毕业季到来之际,

让我们跟随嘉定各学校的毕业合影,

一起回眸那些青葱岁月。

图片

1950年

苏民初级商业职业学校讲述人:张懿华

当时,我是学校群艺剧团的一员,有一次我们剧团外出演出,由于交通不便,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团里年长的哥哥姐姐自告奋勇拿最重的道具、服装。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立即搭戏台、布置舞台灯光。演出结束回到家已是深夜,虽然大家身体很疲劳,但是心里非常愉快。

1949年学校腰鼓队演出祝贺校友结婚

1950年元旦参加嘉定县文娱比赛后合影

毕业后,我们在1986年和1990年举行过几次同学聚会,大家再次回到苏民的校园,在许苏民先生墓前合影留念,怀念我们的青春岁月。

图片

图片

1986年各届苏民职校校友和教师代表

在许苏民墓前留念

图片

图片

1990年苏民职校1950届校友

在许苏民墓前留念

1970年

安亭师范学校讲述人:张旻

安亭师范学校1979届毕业合影

这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部分首届安师毕业生和老师。安亭师范学校撤校至今已有25年,去年是学校的百年诞辰。

1982年初,我去安师报道时,学校已迁回安亭兰塘的老校址,当时校园占地百亩,四周以砖墙和田野隔开。听前辈老师水康华说,以前从学校出门去城里,没有车,要“摇船去”。

安师的学生和大多数老师都在校住宿,晚饭后大家会走出校门“逛街”。路边没有橱窗和商店,有的是田野和村庄;没有车水马龙,有的是鸡鸣狗叫和星空点点,每日晚霞下的这一幕,我相信在安师待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这些年来,我也多次回学校旧址探访,校园中央那棵雪松依然枝叶繁茂,熟悉的校内建筑上,爬山虎的藤蔓已遮蔽墙壁。校园内野草丛生、枯叶遍地,前些年,西部操场还一度被周边村民当作牧场,放过羊。不管安师环境变或不变,离开安师后的这些年里,它留给我的记忆总是鲜明而丰富。

1980年

嘉定县卫生学校讲述人:陆庆红

图片

图片

嘉定县卫生学校1987届毕业合影

1987年夏天,我从嘉定县卫生学校毕业,学校现在依旧在沪宜公路1843号,但已经过几轮翻修扩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剖课。老师用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人体标本讲解人体组织结构,女生们纷纷往后躲,老师只能用手遮住标本无法闭合的眼睛,才把这一堂课讲下来。

回忆起这段青葱岁月,当年在学校连标本都不敢看的女孩子们,如今已在医疗前线奋战了数十年,应对过各种突发情况,见证过无数次生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那段校园时光已成为我们学医路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望新中学讲述人:徐宝禄

图片

图片

望新中学1985届毕业合影

钱门中学校址位于原望新镇北部,靠近现在的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之后钱门中学与望新中学合并,校址位于现在的区精神卫生中心,2003年望新中学又与如今的外冈中学合并。

我今年76岁,1968年成为钱门中学的老师,那时候学校未曾组织拍合照,这张毕业照是我特地邀请他人拍摄的,也是我和学生们的第一张毕业照。照片上,大家的衣着都很简朴,女生们绽放着微笑,男生们稍显拘谨,这是属于80年代毕业照的“端庄”。

安亭中学讲述人:徐丽琴

图片

图片

安亭中学1983届毕业合影

安亭中学历经沧桑变化,但校园里的古银杏、假山、石桥、鱼池保留至今。

当时的宿舍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要走到宿舍楼外,还是没有冲水功能的蹲厕。睡前,女生们要成群结队一起去上厕所。那个年代也有春游,我记得同学们都会带一个铝制饭盒,里面装半盒自家做的草头饼。

记得那次是去苏州爬山,我们三个同学不想爬,想等老师同学们原路返回时一起回去,可等到太阳下山也没等到他们,原来他们早就翻过山,朝另一个方向走了,因为这事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现在我们同学聚会时,还会被当作笑料提起。

封浜小学讲述人:蒋云清

封浜小学1986届毕业合影

封浜小学始建于1911年,在如今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嘉定厂区的位置。

青砖灰瓦,白灰勾缝,木格的玻璃窗户……那时候学校没有围墙,小河和河边茂密的穗槐便是围墙。那时候小人书连环画十分盛行,同学们会互相交换看。那时候没有操场,一块泥地就是我们下课玩耍的地方。那时候每天都需要自带饭盒,每个星期能吃上一个荷包蛋非常难得。

1990年

马陆小学讲述人:苡侞

1998年的马陆小学位于现在的马陆清水湾小区,一身绿白相间的外套是当时校服的统一风格。

图片

1998年马陆小学校园照

记得那次秋游,一位同学带了那个年代的奢侈品——“傻瓜”照相机。由于一卷胶卷只能拍摄36张照片,我们摆好造型,每按一次快门都记着数,不敢浪费,才留下了这些校园照,现在回看都是岁月的痕迹。

图片

1999年马陆小学校园照

1999年,马陆小学迁入新校址,就是现在的马陆镇综治联勤中心。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想起曾经摔一跤就破皮的煤渣跑道、六一儿童节举办的冷餐会、养在桌肚里的蚕宝宝……青春一路前行,留下的都弥足珍贵。

图片

2001年毕业前夕的师生合影

启良中学讲述人:李辉

启良中学1997届毕业合影

拿起毕业照的瞬间,回忆如同翻涌的波浪袭来,过往的回忆不止简单的友情,还有最青涩的感情。

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爱穿白色的裙子,我们之间有泾渭分明的“三八线”,也有欢笑。上课时我们会一起偷吃零食;老师喊我起来答题时,她会偷偷提示我答案;知道她害怕虫子,我会抓各种小虫子放在她的文具盒里,看见她吓得哇哇大叫,我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每当她生气不理我时,我会想方设法讲笑话逗她。那些年的淳朴校园生活也是最珍贵的记忆。

图片

松江影视城春游合影

娄塘中心校讲述人:韩烨

图片

图片

娄塘中心校1996届毕业合影

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开始设置学生计算机房,开展计算机教育。要知道当时电脑可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回想起第一节计算机课,看到教室里整齐摆放着四十多台“大屁股”电脑,我们别提多激动了。

上计算机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脱鞋,虽然计算机大多数时间由老师远程控制,上课的内容也很简单,但是现在看来枯燥的word和ppt,当时觉得十分有趣。

曹王幼儿园讲述人:朱艳

图片

图片

曹王幼儿园1994届毕业合影

那时候午睡是几十个小朋友挨在一起,睡在铺成一排的地铺上。我胆子小,睡不着也不敢动,生怕老师知道,想上厕所也不敢告诉老师,现在想想,也是可爱。

如今偶尔路过曹王幼儿园,从校门、游玩设施、教室到老师,时间的流转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它的那份特殊而真挚的情感。

2000年

曹王中心校讲述人:李梦姣

图片

曹王中心校2002届毕业合影

这张毕业照勾起了我不少回忆。教室里的读书声,煤渣操场的尘土,因为安全原因几乎没爬上去过的滑滑梯,放学后学校边0.5元一根的糖葫芦、几分钱的水果冻、馒头炸串、麦丽素……

图片

曹王中心校2002届校庆活动

图片

曹王中心校2002届校园包馄饨活动

转眼已毕业二十多年,毕业照里的很多同学都叫不上名字,也几乎断了联系。如果可以,我想对他们说:请留住心中的年少,切莫失去少有的意趣,共同奔赴下一场山海。

图片

曹王中心校2002届校外游玩合影

六月的蝉鸣

跨过时光的河

载着少年时代未落幕的心

随一张张旧照片来到今日

那些年我们衣衫单薄却似盛装

你最怀念校园时光里的

哪些人、哪些事?

留言区已开启怀旧专列快来找一找你的老同学吧!

选稿:汪秦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