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最新!上海首座人造山双子山绿化面积已超六成,今年底将全部完成
上观新闻2023-06-06 13:08:14

近日,世博文化公园最大在建项目——双子山日渐披绿,近看则草木葱茏。

山体绝大部分区域已经完成覆土,不同苗木正在稳步移植,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进度已超六成,今年底将全部完成,确保明年对外开放。

人造双子山项目,是世博文化公园最大标志性景观,建设用地面积为30万平方米,由两座高度不等的山体组成。山体南北向长207米,东西向长830米,最高峰48米,次峰37米。山体的坡度在14度到45度不等。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

该双子山呈东高西低的走向,消防通道及车行道与人行道和观光平台蜿蜒盘旋,均已具雏形。

最高峰在东侧,相对高度为48米,余脉高为8至37米不等。

位于西侧的次峰,最高37米。

据上海建工一建集团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经理张斌介绍,为了实现上海“都市造山”梦想,营造出山脉起伏、山水相映美景,建设者充分利用多种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山的结构下方采用PEC(部分包覆钢-混凝土)钢框架,上层是钢-混凝土的表皮结构,不仅耐久性强,而且重量轻,兼顾经济性,“更重要的是造山像山,形态接近自然。”

该双子山整体形态以上海松江本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原型,“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林为肌”,运用“堆山理水”的造景手法,双子山总绿化种植区域面积为247204.6平方米,区域内绿地率为87.70%(不含水体面积)。总设计使用乔灌木数量将达到12000多棵,其中容器苗数量占约45%,容器内填农科人员专门研制的营养土。

后期,双子山在景观方面通过引入光、声等各种自然元素,营造仿自然山洞、一线天等景观,形成四季四景、山水相映的人工山林景观,整个游览线路的精彩程度不输真实山林。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滨江核心地区,西北部毗邻黄浦江,东至卢浦大桥—长清北路,南至通耀路—龙滨路,占地约2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可以望江、赏湖、爬山的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

拾级而上的登山视角看到的主峰顶部。

下山视角,森林被都市包围。

绿化样板间片区。

双子山建成后,将随处可见溪流穿石过等仿自然景观。

从山顶看到的世博园央企总部集聚区。

登山步道旁边覆盖有排水沟,确保降雨不会聚集。

被加固与养护的树木,成活率近100%。

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一、二层设置了1500个停车位,目前正在进行机电等装修。

双子山建成后效果图——秋景一派层林尽染景象。

作者:李茂君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