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这个展览上找一找《唐顿庄园》的同款服饰
新民网2023-06-03 15:01:16

昨天,《奇丝妙艺——世博与蕾丝艺术展》在世博会博物馆1号临展厅开展。展览作品的年代从18至20世纪,分为初现风华、世博与蕾丝、异彩纷呈、传入中国四个板块,展示蕾丝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情怀。观众还能 在第三部分“异彩纷呈”中看到英剧《唐顿庄园》中的同款服饰。

有蕾丝元素的纺织品起源古老,但真正意义上的蕾丝直到15世纪才出现,16世纪起在西欧广泛流行,并逐渐传遍世界。在法国时尚文化的推动下,蕾丝从技术到形式都达到新的高度。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改革,蕾丝逐渐摆脱了高昂制造成本的束缚,更多女性有机会使用这种美妙的艺术装点自己的生活。

在“初现风华”部分,参观者可以看见蕾丝在发展初期,通常采用亚麻线、丝绸,甚至金线银线来制作,以刺绣编结工艺的特殊形式出现。随着制作技术的成熟,蕾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服饰和家居产品中,从早期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到时尚引领者法国宫廷,蕾丝逐渐成为整个欧洲时尚的宠儿。蕾丝,在早期并不是女性专属。17世纪的巴洛克服装是以男性为中心,在路易十四的宫廷展开。荷兰风时期的男装逐渐取消掉了拉夫领,被大翻领或折翻的平领、披肩领取代,褶饰被蕾丝取代。

第二版块集中在世博与蕾丝上。第一届世博会——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的官方图录中将世博会定义为“世界的工厂”,是举办“最重要商业活动的部门”。蕾丝作为世博会上备受关注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经常被各国作为展示文化和艺术的代表。

1867年6月8日,在弗朗茨·约瑟夫和伊丽莎白的匈牙利加冕仪式上,伊丽莎白皇后身穿匈牙利王室加冕礼服。她所穿的是非常典型的匈牙利女性服饰,有缀满珠子的女式束身衣、装饰着蕾丝的围裙。这类上流社会穿着的服饰有着装饰奢华,造型夸张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探戈、查尔斯顿舞风靡一时,舞者醉心于这种节奏欢快的音乐。轻薄的面料如雪纺、蕾丝、乔其、双绉,通过舞蹈动作展现美感。蕾丝晚装廓形是直筒式低腰,下摆拼接增加了裙摆的幅宽,增加穿着者的动感美。在大热的英剧《唐顿庄园》中,小姐们穿的就是同款服饰。

第四板块介绍了蕾丝近代传入中国的历史。蕾丝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在中国被称为“花边”或“抽纱”。蕾丝的生产遍及山东烟台与威海、江苏常熟、浙江杭州、广东潮汕等地,其中以山东的棒槌花边及浙江杭州的萧山花边最具代表。

蕾丝从最初的服饰点缀和家居装饰,发展到高级成衣的运用,并进入当代装置艺术领域。保护和传承蕾丝传统技艺的同时,蕾丝的发展也会更加注重数字化、功能性、创新和跨界合作,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蕾丝,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