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重型卡车“氢”装上路
解放日报2023-05-31 08:58:00

-本报记者 巩持平

近日,苏州金龙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问世,可携带8个210升的气瓶,百公里耗电210千瓦时,续航里程超过350公里,实现氢能重型卡车先发优势。

而在嘉兴港乍浦港区的作业码头上,巨大的龙门吊把集装箱吊装在一辆辆印有“东方氢港”标识的氢能重卡上。去年12月,嘉兴港首批投用了20辆氢能重卡,代替原有的柴油重卡用于码头集装箱运输,这也是氢能重卡在国内的港口首次规模化应用。

2021年8月,国家相关部委发文,明确将上海城市群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之一,而常规港口、园区等场景应用,主要坐落在江苏苏州和浙江嘉兴,并逐渐形成成熟产业链。不过,氢能重卡仍面临配套不足、价格偏高、技术瓶颈等关卡,市场化道路任重道远。

不确定性

浙江嘉兴港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陈龙告诉记者,一开始,嘉兴港区谋划布局氢能产业,面临着几个不确定性。

早在2018年,嘉兴港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所辖化工园区集聚着嘉化能源、三江化工、合盛硅业、华泓新材料等一大批化工企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区域经济比重将近80%。随着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产业发展迫近“天花板”。

嘉兴港区发现了自身布局氢能产业的优势。“产业基础上,当时工业园区每年副产氢气2.2万吨,再过几年,副产氢气将达到10万吨。”陈龙说,“地理位置上,嘉兴港区位于长三角中心,距离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在氢气车载运输的200公里半径内。”

不过,对于这一新兴产业,大家心里都有些没底。“引进氢能汽车企业,因为行业新生,投资金额、未来收益一时都无法明确,甚至能不能接到生产订单都不好说;长三角区域内,所用氢气几乎都是工业副产氢,氢气生产依赖化工企业,一旦化工企业减产或停产,氢气供应可能会因此下降。”陈龙介绍。

再具体到氢能重卡领域,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驾驶安全也能保障,但市场落地和应用推广始终不算顺利,这也曾令陈龙他们颇为担忧。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氢能重卡价格是燃油重卡的将近3倍,单台价格大多超过百万元。而作为燃料的氢气市场价格不稳定,每公斤价格低的时候30多元,高的时候甚至超过70元。

把价格降下来

即便存在诸多挑战,氢能产业发展势头很好。2019年以前,市场上还没有氢能重卡销售,仅仅几年,氢能重卡保有量已超过3000台。

羚牛氢能是一家诞生于2021年的氢能物流企业,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氢能车队,承接运输业务,同时提供氢能汽车租赁。“公司试运行时只有两台车,现在发展到100多台,每天都跑在路上。”相关负责人陈高伟说。

氢能重卡的高成本是制约大范围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和各地对购置氢能重卡给予高额补贴,但过几年政策优惠消失后,氢能重卡在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膜电极有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和辅材,成本都比较高;储氢瓶的核心材料碳纤维价格同样居高不下。”浙江飞驰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光圣说。

加氢站的设置同样是绕不开的话题。一座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超过1000万元,目前嘉兴港区已建成的有3座。滨海大道加氢站投入运行不到一年,每天的加氢量可达600公斤。今年第一季度,加氢量达到40多吨,相当于2022年半年的总加氢量。但随着氢能重卡保有量增加,加氢站供应远远不够,汽车常常要在站外排队等候。

好消息是,随着核心零部件量产,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尤其在嘉兴港区等集中布局氢能产业的区域,围绕氢能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孵化培育一批优质的加氢、运氢、储氢装备配套企业,形成集群优势后,产业链协同将带来生产的高效与便利,生产成本也会下降。加氢站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目前嘉兴共布局35个,其中嘉兴港区布局了6个。

到今年底,嘉兴港区将有100台氢能重卡相继投入使用,明年预计再增加200台。到2025年末,嘉兴港区预计有将近1000台氢能重卡物流车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戴贤军)

作者:巩持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