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普|千年珍果-香榧子
东方网2023-05-29 18:13:11

榛子、核桃、杏仁、腰果、松子、巴旦木都是我们喜欢的坚果。它们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不常见的坚果品种-香榧子。香榧子是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但榧树可是从第三纪走来的“活化石”,与银杏、水杉一样,是极为稀有的孑遗植物,更是中国特有的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二千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历史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东巡会稽,品尝榧子后,将其命名为“香榧”。

榧树属于多年生常绿乔木,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海拔200-800米,朝夕多雾的溪流两旁和直射光较少而散射光较多的山腰谷地是它的最佳栖息地。榧树在浙江诸暨、嵊县、绍兴和东阳等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西施故里诸暨是“中国香榧之都”,美丽又聪明的女子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民间就流传着西施与香榧的故事。吃过香榧子的人都知道,香榧子壳硬,使用蛮力的话果仁容易碎,据说是西施发现香榧子壳上有两个像眼睛一样的突兀点,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按,壳就能裂开,所以后来人们就把香榧子上的眼叫作“西施眼”。

苏轼曾为香榧作下“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的绝句,王羲之也留下“无榧不醉酒”的佳话,宋代诗人何坦也曾歌颂香榧“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意思是香榧子味道甘美,吃下一颗齿颊留香,即使过了十年,其香味仍然缠绕于味蕾之中。可见,文人雅客早就将香榧子作为餐宴的小零食了。

除食用外,香榧子也是常用的中药,又名榧子、榧实、彼子、罴子、玉山果、玉榧、野杉子等。

香榧子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3-2cm。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可见椭圆形的种脐,另端稍尖。种皮质硬,厚约1mm。种仁表面皱缩,外胚乳灰褐色,膜质;内胚乳黄白色,肥大,富油性。气微,味微甜而涩。香榧子在秋季采收,除去外层绿色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去壳取仁,用时捣碎。完整、饱满、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香榧子性味甘,平。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临床用于1、钩虫病、蛔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2、小儿疳积,3、肺燥咳嗽,4、大便秘结。

中国药典中香榧子的用量为每天9-15g。但民间也有其他的用法用量记载。煎汤内服,15-50g,连壳生用,需要打碎后入煎剂;或10-40枚,炒熟去壳,取种仁嚼服;或入丸、散。驱虫宜用较大剂量,顿服;治便秘、痔疮宜小剂量常服。

1、《本草新编》中述:“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享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可见香榧子具有杀虫而不伤人体正气的特点,所以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均可使用。如治蛔虫病,常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钩虫病,单用或与槟榔、贯众同用;治绦虫病,与槟榔、南瓜子同用。

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

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

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现代实用中药》)

食疗方榧椒粥:榧子30g,花椒2g,大米50g。将花椒研细末备用。榧子去皮、择净,打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花椒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杀虫泻下,适用于肠蛔虫病。

2、《本草再新》中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咳喘,去瘀生新”。所以香榧子还能治疗小儿疳积,就是儿童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干枯羸瘦。治疗疳积一般使用炒后的香榧子。

食疗方榧子粥:榧子30g,大米50g。将榧子去皮、择净,打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每日1剂,连续2-3天。可杀虫泻下,适用于食欲不振,肠道寄生虫病。

3、香榧子甘润入肺,所以还能润肺燥、止咳嗽,但力弱,以轻症为宜。

食疗方榧子天冬饮:榧子10g,天冬15g。水煎服,每日1剂。可润燥清肺,降利肺气,适用于肺燥及秋燥咳嗽。

4、香榧子甘润平和,入大肠经,故有润肠通便之效。《本草衍义》记载可单用炒熟嚼服,治痔疮便秘;亦可与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同用,治肠燥便秘。

《本草衍义》中描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五痔人常如果食之,愈。过多则滑肠。

这里所说的“黑衣”,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外胚乳。很多人在食用香榧子时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这层“黑衣”能不能吃?作为零食来说,这层黑衣口感不佳,如果不想吃,可以用剥开的壳刮去。但如果是药用的话,我们还是建议保留,虽然说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但一般认为这层黑衣也具有驱虫、消食等作用。

香榧子药食两用,但是仍需要注意1、食用榧子容易有饱腹感,所以饭前不宜多吃,以免影响正常进餐;2、《随息居饮食谱》中述“多食助火,热嗽非宜”,故咳嗽咽痛并且痰黄的人暂时不要食用;3、苏轼《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就是不建议两者同时服用;4、榧子含较高的脂肪油,具有滑肠作用,所以大便溏薄、脾虚泄泻者慎用;5、研究发现日本产的榧子所含生物碱可收缩子宫,民间也曾用榧子堕胎,所以孕妇应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榧子仁含54.3%的脂肪油,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4.88%,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硬脂酸、油酸。

榧子油能有效地驱除肠道中的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等各种寄生虫,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因脂肪油气味微香略甜,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胃肠道功能而起到增进食欲,健脾益气,消积化谷的作用。此外,脂肪油还具有润肺、止咳、祛痰以及润肠通便的作用。榧子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治疗和预防恶性程度很高的淋巴肉瘤有益。榧子仁中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食用榧子仁对保护视力也有益,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故《食疗本草》说:“(榧子)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

香榧子除了榧子仁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外,其他部位也有很多的作用哦。

《尔雅》有云:(榧树)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器用者。香榧树可高达25米,形态美丽,树叶呈线状披针形,枝繁叶茂,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背景树树种。香榧树木质轻柔、质地致密,纹理直,硬度适中,有弹性、不反翘,不开裂,不变形,是建筑、造船和工艺雕刻的良材。

我们前面说过,香榧子采收后会除去外层绿色肉质假种皮,这层假种皮是香榧子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产量巨大,作废弃物处理太可惜。于是,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香榧假种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驱蚊和抑菌作用,还有抗氧化、抗癌的药理作用。因此,香榧假种皮精油的开发利用,为创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另外,研究者对香榧枝叶进行的研究也显示了香榧枝叶提取物具有丰富的活性,如体外抗癌活性、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抗疲劳活性及降血糖活性。

香榧子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中国先民们智慧的产物。不过买过香榧子的朋友都知道,香榧子在干果市场上的价格达到几百元一斤,可以说是干果界的爱马仕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榧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高,生长速度慢,从开花到成熟更需要经历三年,虽然成年树我们看到它每年都在开花和结果,但实际上结的果并不是当年开的花的果实。一棵榧树上可能同时长着三代果实,所以就有了“千年榧树三代果”一说。

另一个价高原因是采摘香榧子是一门技术活。由于一颗榧树上可能长着三代果实,所以必须人工爬上树去,一颗颗地分辨及采摘,如果一棒子打下来,那么可能会伤到明年和后年才能产的果实,影响来年产量。

近年来,香榧树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都呈上升趋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味千年珍果将会以平价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认识它、喜爱它。

作者: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药师 吴婉静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