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微光成炬,40家“融合倡导伙伴”与浦东辅读学校“牵手”向未来
浦东发布2023-05-25 09:33:58

阳光总在风雨后,当融合成为常态,特殊学生就更有可能融入社会。5月23日,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群星职校忠华教学点)的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学生技能展示暨家长开放日活动。40家“融合倡导伙伴”代表与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紧紧“牵手”,共同为特殊学生的成长助力。

图片

面点教室里,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们做起中式面点菊花酥、西式甜点布丁有模有样,除了老师偶尔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几乎看不出他们都是自闭症和轻度脑瘫患儿;操场茶台前,中职三年级学生沈同学一身唐装,茶艺表演一招一式颇为郑重,他还热情地向每一名嘉宾推荐自己喜欢的“黄大茶”,获得了不少点赞。一旁的指导老师格外骄傲:茶艺只是中式烹饪专业的选修课,这群特殊学生却学得非常投入,不仅喜欢上了品茶,回家还能为父母家人斟上一杯,表达感谢。热闹的厨房里,谢氏父子搭档联合出品了一盘“中西合璧”的油爆虾。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更好地适应烹饪专业课的节奏,同时也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小谢同学的爸爸每周两个半天“蹲点”学校陪他上课。如今,儿子顺利读到职三,以前“一点不会烧饭”的爸爸也学到了一身厨艺,承包了家里的年夜饭。

当年被医生判断为“终生需要别人照顾”的特殊小孩,成长为各有所长、自信阳光的职场青年,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中职学生成长“奇迹”背后,有老师和家长的全情付出,更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校长王英介绍,浦东2017年开始打通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中职教育通道,学校用四年时间一步步教会这些患有自闭症、脑瘫或智力障碍的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的价值,面对困难勇敢坚持不言放弃;而这些学生,也学会了生活自理、具备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初次尝试了职场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了劳动的酸甜苦辣。今年,该校又将有中式烹饪、平面设计这两个专业的43名毕业生走向社会。

“这些孩子、父母和老师都太了不起了,我们想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活动现场,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追”着王英校长,主动表达了加入“融合倡导伙伴”的强烈意愿。

“融合伙伴”,这个名词最早来源于特殊奥林匹克融合运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在实践中将“融合伙伴”的概念从特奥延伸到更大的领域,立足校园、依托社会,搭建各类平台来展示特殊学生的风采,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接纳,关注和帮助特殊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学会自食其力。此次获得“融合倡导伙伴”证书的40家企事业单位,都是浦东辅读学校的“老朋友”,彼此关于课程和活动的合作少则数年、长则十多年。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师生每月到校陪伴辅读学子打旱地冰球比赛,上海民办惠立学校为辅读学子开设融合艺术课堂,很多爱心企业不仅捐款捐物,还组织员工长期加入陪伴计划,在一次次的融合活动中,辅读学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都不断增长。

图片

“微光虽小,但是足以汇聚成火炬,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王英表示,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学校一同加入到携手倡导融合的队伍中来。让更多人看见特殊人群、帮助特殊人群,特殊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就更有可能实现融入社会、和乐生活,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作者:符佳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