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浦中学!总冠军!”5月14日晚,北京首钢体育馆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决赛现场,浙江临海回浦中学战胜清华附中,时隔7年再夺全国总冠军。
时隔7年再夺全国总冠军
决赛双方在开局打得难解难分,分差始终没有拉开。比赛进入下半场,回浦中学加强了防守,并打出了球队招牌的防守反击,第三节一度领先接近20分。
在比赛第四节时,清华附中一度将比分反超,回浦中学顽强拖入加时赛。加时赛中一度落后6分,然而在最后阶段,回浦中学牢牢守住了比分优势,以不可思议的一波7比0完成绝境翻盘。其中回浦王牌内线淡厚然在加时的最后时刻,打进关键进球,也获得了“最有价值球员”称号。


有消息说,淡厚然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锁定。淡厚然的教练兼班主任杨爱平老师,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早在比赛之前,大部分队员已被清华、厦大等学校提前锁定。
颁奖台上还出现了动人一幕,受伤球员张浩博被抬上颁奖台,姚明为他挂上奖牌。另一位受伤球员朱柏滔已离场,队员们将他的球衣带上了领奖台。“冠军领奖台上,一个都不能少。”网友看得热血沸腾:“现实版灌篮高手”!

“天才内线球员”被清华提前锁定
回浦中学的这支冠军队伍,队员基本是2005年前后出生的,这一批队员储备充分,也被寄予了厚望。
被清华大学锁定的淡厚然,18岁,身高已到2米08,摸高达到3米57,被很多人称为“天才内线球员”。14日的比赛,淡厚然拿下15分、9个篮板,荣膺MVP。

淡厚然是内蒙古小伙子,是个“球二代”,高中时经人引荐来到回浦中学就读。“刚来回浦时,他很瘦,192左右,投篮也不是很好,属于很普通的一个孩子。”
但是很快,淡厚然的能力就开始显现。杨老师回忆,那一届招了很多优秀的篮球苗子,淡厚然的天赋水平很高,同样的训练强度,他很快就能出成绩。
刻苦的训练加上天赋的加持,高一升高二的阶段,淡厚然在几场大型比赛中表现出色,吸引了很多大学的关注,去年下半年,淡厚然去北京参加试训,跟着清华的队伍训练,基本锁定了清华的入学席位。

训练之余,淡厚然喜欢安静地看书,这在篮球队里并不多见。“我看到过好几次,他捧着本书在那儿看。他知识面挺广的,这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考试成绩也还不错。”
赛后,淡厚然谈到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他将马不停蹄飞往塞尔维亚,与中国男篮二队(U19国青男篮)汇合,备战6月24日开打的世青赛。
往年也有篮球队员被清华录取
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被大学录取,是很多专业运动员进入大学就读的重要路径。回浦中学的老师说,很多重点高校会提前锁定一批优秀的苗子,关注他们一整年的赛事表现,并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像清华大学,男子篮球项目一年最多招收5个高水平运动员,能被录取是非常不容易的。”前几年,回浦中学也有学生凭借高超的篮球技术被清华录取。
2018年,回浦中学高三男生方佳晨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男篮项目高水平运动员。1999年出生在义乌的他,从小篮球水平就很突出,所以在高中选择了有悠久篮球传统的回浦中学。

在2016-2017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半决赛中,回浦中学淘汰了“冠军霸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又在总决赛中力克北京四中,捧回期盼已久的冠军。当时才高二的方佳晨已经是队中的核心人物,当选了总决赛MVP。
这样的热血场景,又出现在了14日那晚的赛场上。同样的总决赛冠军,同样的MVP明星球员,回浦中学又一位男生收获清华大学橄榄枝。
他们自称“戚家军”
团队精神是制胜法宝
回浦男篮自称“戚家军”,在距离学校5公里外,抗倭英雄戚继光当年在这里创造了“鸳鸯阵”。“鸳鸯阵”共12人,讲究呼应有致、攻守兼备,正是一支12人篮球队的标准配置。

团队精神是回浦男篮的制胜武器之一。他们都秉持着团队篮球的理念,规避“个人英雄主义”,不断放大“团队作战优势”。
在篮球技战术上,回浦男篮结合南北特色,整体风格来去如风,既有南方小快灵,又有北方大高个,形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的队伍。

篮球是回浦学生最热门的选修课程。有校友笑称,“回浦毕业的男生,没有哪个不会打篮球的。”因为在浓郁的篮球氛围中,大家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这项运动。即便是他们毕业工作后,聚在一起看球赛也成了必备的活动。
最有趣的是,回浦中学校门口小卖铺的老板娘,是回浦男篮近20年的老球迷。每当回浦中学的球赛有直播时,她都会准点守候。一旦回浦在主场比赛,她干脆把店门一关,直接成为现场啦啦队的一员。
“莽莽中原逐鹿场,愿养锋锐歼强梁”,这是回浦中学的校歌中的两句词,现在,他们将回浦中学的“回”写进了篮球口号——“百折不回”。
等队员们回归,回浦中学的篮球馆内悬挂着的锦旗又将多上一面。
小地方照样能做巨人的梦
临海回浦中学一直是浙江乃至全国校园篮球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1989年,回浦男篮第一次拿到台州冠军,2年后,他们代表台州队又夺得浙江省青少年男篮冠军,2003年夺得首个全国比赛冠军。
自此,回浦中学一跃登上浙江乃至全国校园篮球界的潮头,但始终有一个“痛”——球队的荣誉墙上,缺少一座全国高中篮球联赛的总冠军奖杯。
这个梦,在一次次闯进决赛圈、一次次功败垂成后,终于在2017年实现了。当时,在响彻全场的欢呼声中,队员们高高抛起了主教练罗伦,罗教练说,他最骄傲的一点是,“这些决赛球队,往往来自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回浦是小县城的球队,但我们谁也不怕”。
在14日的比赛中,回浦中学再次登顶,夺得校史第二冠。这场回浦中学对阵清华附中的总决赛,也被很多人比作《灌篮高手》中湘北对阵山王的那场对决。官方的赛前视频文案,是这样描述这支队伍的——
他们在小城长大。
小的是街道,大的是篮筐;
小的是困难,大的是梦想。
球场一交手,他们就会让对手知道,
这座小城,装得下巨人的野心。
【短评】
我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回浦中学”
深厚的篮球底蕴、先进的训练体系、稳健的教练班子、拼搏的青年健儿……当拥有这一切的回浦中学“称霸全国”,这样的情节似乎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然而,对于眼下的中国篮球,乃至整个体育世界而言,我们真的太需要这个“小人物逆袭”的故事。
因为曾经,将“回浦”和“清华”做对比,似乎不那么合理。
清华附中所在的北京市,人口超过2184万;广东实验中学所在的广州市,人口超过1881万人;石家庄二中所在的石家庄市,人口超过1122万;而回浦中学所在的临海市,人口只有111.4万人。
比起这些大城市的篮球健儿,回浦中学的队员恐怕是妥妥的小镇青年。
在中国高中篮球联赛此前二十多年的历史中,回浦中学共夺冠1次,而清华附中则有14次。就在1355天前,回浦中学55:103惨败于清华附中,分差多达48分。
如果说清华附中是万众瞩目的最强“山王”,那回浦中学就是那孤胆的挑战者“湘北”。
第四节结束前18秒,清华附中抹平回浦中学12分的优势并反超。绝境中,淡厚然的上篮告诉人们:“我就是那个永不放弃的男人。”
加时赛进入尾声,回浦中学再度落后6分,家长和亲友团声嘶力竭的加油声中,林炜杰的突破让人们开始相信,这群年轻人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
颁奖仪式上,当队员们抬着受伤的张浩博和受伤离场朱柏滔的球衣上场领奖时,我们也终于明白,原来这个中学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冠军的心”。
是的,回浦中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小镇从来就不是只有做题家,还有那些让人DNA动了的“灌篮高手”。
那一刻,我们这群平凡的人,似乎也能从这些小镇青年中感受到力量。他们让我们相信,脚底这双满是泥印的鞋也可以乘风破浪。这种精神力量,未必能帮助你出类拔萃,却能让每一个平凡的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有那么一丝动力。
是的,我们爱的是平凡的回浦中学,更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曾走过的平凡之路——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
选稿:费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