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5年前,他从5000米高空一跃而下......
上海虹口2023-05-12 09:02:23

15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为了尽快了解灾区灾情,5月14日早上,一支临时组建的15人突击队空降震区,他们都是优中选优的空军特种部队精英。“15勇士”中有一名叫李亚军的空降兵,退役后,他放弃高薪工作,来到虹口,以退伍不褪色的精神扎根基层,默默无闻地倾心奉献着。

图片

“三无”情况下的生死挑战

“我很清楚记得,我是飞机盘旋第二圈第五个跳下去的。”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李亚军和队友们在跳伞信号发出后一个接一个跳出机舱。要知道,当时伞兵的训练高度最高在3000米,而李亚军和队友们跳下去的高度有5000米,并且是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对空指挥的情况下,这对于时年23岁的李亚军而言,无疑是一次生死挑战。不过他却说,自己能执行这项任务是无上光荣,加上平日里训练有素、自身综合素质过硬,他相信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图片

▲空降兵15勇士李亚军(第一排左一)

一般跳伞着陆区要平坦、避免电线和障碍物,但对15人突击队来说,这些都是奢求。李亚军回忆,伞开后,他对空降场的地形感到吃惊,脚下山高坡陡,还能看到江河纵横、水流湍急的岷江,高压线纵横交错,加上震后从山上滚落大量的巨石,这种情况下,空降兵要想降落到预定地域,既需要过硬的跳伞技术和心理素质,还需要一点运气。

图片

▲空降兵15人依次跳下飞机

图片

▲李亚军在跳伞前被拍到的新闻画面

图片

▲空降兵15勇士在跳伞前状态

据悉,当时李亚军的队友们在落地时有的大腿被树枝刺穿,有的撞在了石头上。相比之下,李亚军运气好些,他找到了一片梯田,并最终成功降落。降落半小时后,李亚军就和队友从茂县发出了第一份灾情报告。

每天徒步40多公里

到达茂县后,李亚军和队友徒步走向震中汶川,每个人负重20多公斤,每天行进40多公里,脚掌上有了血泡,就用马尾草挑破继续走,每走一步都生疼生疼的。为了能够携带更多的装备,队员们只带了两天量的干粮和水,晚上大家都又冻又饿,全凭军人的钢铁意志支撑着。但这些在救灾过程中都不是最大的“敌人”,行进路上随时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头顶上随时会掉落的飞石都可能夺走生命。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李亚军和队友都觉得党和人民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每个人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把困难踩在脚下,继续沿着岷江前行。

图片

▲李亚军在全军特种部队比武中获金牌

在部队服役的12年里,李亚军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不仅在跳伞领域专业技能强,枪法也很准,2014年在空降兵群众性比武竞赛中获得金牌,并获得“枪王”称号。

在虹口开启人生“下半场”

2015年,李亚军从部队退役,转业到虹口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其实在这之前,有多家公司以高薪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都被李亚军拒绝了,“可能我是军人,我还是比较喜欢到基层,为老百姓服务。”李亚军很少和别人提起自己之前在军营里的往事,甚至很多和他工作有来往的人都不知道他是“汶川15勇士”中的一员。他认为,好汉不提当年勇,应该发挥退役军人优良传统,做好眼前的本职工作。

在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李亚军主要负责本区的渣土管理工作,“如何全力保障虹口重大工程出土平稳有序”“如何提高居民区里的装修垃圾清运效率”成了李亚军经常思考的问题。李亚军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推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治理方案。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于2021年主动报名奔赴虹口区对口帮扶地区——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一年多的帮扶工作中,李亚军发现当地有很多留守儿童,这让他心里酸酸的。“我也是个父亲,这些孩子和我的小孩年龄相仿。”李亚军说道。他积极联络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为当地孩子捐赠物资。在富宁县,李亚军听说一名同样来自虹口的医生一直在资助当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家庭比较特殊,目前和爷爷相依为命。当时,这名医生即将结束帮扶工作,返回上海,李亚军主动接过“接力棒”,直到今天都在资助着这个孩子读书。

图片

▲李亚军在援滇时搬运物资

图片

▲李亚军调研当地企业

2022年底,李亚军从对口帮扶地区回到虹口,继续坚守在市容环境工作的岗位上。偶尔,他会打开一个名为“KJ·15”(KJ是空降的拼音缩写)的微信群,看看当年14名战友的动向,感慨曾经大家一身戎装,带着祖国和人民的信任,从5000米高空一跃而下的瞬间。李亚军认为,在部队的“青葱岁月”是极为珍贵的,但如今更要把握的是当下。他想永葆军人本色,在虹口开启的人生下半场中,迈上新征程。

作者:顾俪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