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等待F1中国站回归!上赛道获得新一轮国际汽联一级赛道认证
东方网2023-05-09 18:39:33

东方网记者刘辉5月9日报道:2024年是上海国际赛车场投入使用二十周年。暂别三年后,F1中国站的回归无疑是车迷最大的期待。记者近日从上海久事国际体育中心有限公司了解到,上赛道已于近期获得新一轮国际汽联一级赛道认证,具备举办F1比赛资格。 

上赛道此次获得的国际汽联赛道认证包括F1赛道(1号组合)一级认证和其它级别的赛道认证,具备了举办F1赛事的资格,此外获得其它级别认证的赛道组合可以举办除F1以外符合国际汽联、中汽摩联赛事认证标准的各类国际、国内赛事。 

据了解,每次赛道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上赛道上一轮国际汽联三年认证期限是2017年至2019年。国际汽联授权由中汽摩联赛道检察官代为进行赛道检查,使上赛道能照常举办国内赛事。 2022年上半年,国际汽联逐一启动对全球各级别赛道的新一轮认证。8月中旬,中汽摩联赛道检察官对上赛场赛道区域及相关设施进行了检查,久体中心根据检查要求完成了对赛道的维护升级,并获得国际汽联赛道检察官认可。 

从2022年12月开始,久体中心又相继启动了对上赛场赛道面层的养护与划线、轮胎墙局部整修、主看台座椅维护等赛道区域的升级工作。一号隧道整体施工修缮、外场景观环境改造等也将按计划进行。二十年整装待发的上赛场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车迷眼前,待 F1 比赛前一个月,还将由国际汽联赛道检察官亲赴赛道进行最后的验收。

上海国际赛车场建成于2004年,由著名的德国赛道设计师赫曼·蒂尔克设计,其设计灵感来自中文的“上”字,既取自“上海”地名,又蕴含着“蒸蒸日上”之意。2004年6月3日,上海国际赛车场通过国际汽联验收,成为我国唯一一条一级赛道,其赛道每圈长度为5.45124公里,平均时速205公里,最长直道长度为1175米。 

2004年9月24日-26日,国内首次F1比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决赛当日,14.6万观众涌入上海国际赛车场,见证法拉利车队的巴西车手鲁本斯·巴里切罗最终夺冠。自2004年以来,上海国际赛车场一直是F1中国大奖赛的唯一举办地。2013年国际汽联在年终刊物上评价上海国际赛车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运动赛事举办的中央舞台。

2019年F1全球一千站落户申城,在赛前开幕式上,汉密尔顿、莱科宁、维特尔等世界知名车手共同在“一千站,在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向全球观众说出“Shanghai,Let’s Meet!”,彰显了中国上海在 F1 世界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作为世界级、国家级场地赛车赛事的专业赛道,上海国际赛车场还在向赛车运动文化推广、沉浸旅游体验模式深耕。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赛场为游客提供了车手视角,深入赛道核心腹地体验F1经典战役的幕后。

地处上海国际赛车场内的上赛卡丁车世界、SIC BOX主题空间是集专业与娱乐于一体的赛车文化体验中心,从举办国内外各级别卡丁车赛事到开展各类培训及娱乐活动,已逐渐成为赛车业态延伸与赛车文娱体验的全民体育消费新地标。而元旦迎新跑、自行车嘉年华等群众性赛事和活动,也已成为上赛场的传统节目,让更多市民能亲身体验上赛道的魅力。 

作者:刘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