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五天爬五岳!他说能成功是因为……
绿色青浦2023-05-09 09:36:51

近日,“90后”小伙柟多多(化名)的旅行打卡,震撼了无数人。

他利用“五一”假期,5天登遍了华夏五岳。有网友说,这才是真正的“五岳盟主”。

图片

△柟多多旅行期间在朋友圈“打卡”(截图时间为5月4日)

柟多多今年30岁,大学时就爱旅游,在许多省市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工作后,每逢假期他依然会外出旅行。今年4月初,柟多多萌生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利用“五一”假期,登遍华夏五岳。

出发前,柟多多摸排了前往各地的列车和公交车次表,确定了详细的计划表。“我还是比较相信中国的铁路和公交,感觉可以让我圆满执行全程计划。”

图片

朝登山夜赶车,一天登一峰,柟多多最终完成了“‘五一’五岳”之旅。他说自己平时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所以身体是可以接受的。但因其旅游计划强度较大,他并不主张网友轻易模仿。

他还表示,中国的基建真的特别牛:“有这样方便的交通,我才能有这样的行程。”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认同,正是因为国家有发达的基建和铁路网,“五天打卡五岳”的旅行才能实现。

@知麻堂:没有国家现在的基建,根本不可能在五天内完成这个计划。

@love月满琉璃:这么看,我国基建是真的强大啊……

@红酒汤姆一世:这才是重点,铁路网太发达了!火车站可以直接修到城市里。

@cc--yy:我四天跑了2省4个城市,由衷感慨,有高铁真好!

中国基建,到底有多牛?

在许多人眼中,中国是“基建狂魔”“大地修理工”。从高原到大漠,从城市到乡村,条条大路穿山跨河,纵横交错,连接起祖国壮丽山河。

遇见高山要将天险变通途

北盘江第一桥屹立于北盘江大峡谷之巅,全长1300多米,连接云贵两省。从桥面到谷底水面,高度达到565米,因此成为世界第一高桥。

图片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架起3万多座桥梁,在群山峻岭间建出“高速平原”。贵州的桥梁数量多、类型全、技术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图片

△贵阳,高铁沪昆线、贵广客运专线、贵开城际客运专线的隧道和桥梁交织在一起。

面对大海也有决心横渡汪洋

舟山跨海大桥由5座桥和连接它们的公路共同组成。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陆岛联络工程横跨4座岛屿,翻过9个涵洞,穿越2个隧道,总长接近50公里。

跨海大桥让舟山从陆路交通的末梢变成了区域交通的枢纽。如今,舟山群岛上的跨海大桥仍在延伸。

图片

海面之下,也有“基建狂魔”的足迹。5月1日,全长约5.1公里的大连湾海底隧道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从技术难度上来讲和港珠澳大桥并驾齐驱。

大连冬季气温极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施工的难点之一。建设者成功研制出的寒冷地区百年耐久性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完全满足隧道主体在寒冷水下100年的使用寿命,成功填补了行业空白。

图片

△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出入口(上图)与海底沉管行车道(下图)。

遇到沙漠让钢铁巨龙蜿蜒在“死亡之海”

和若铁路全长825公里,西起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它与现有的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连通,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周,形成了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

图片

中国基建人,到底有多牛?

“基建狂魔”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朴实而善良的劳动者。哪怕是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都有他们缔造“基建奇迹”的身影。

重庆武隆,渝怀铁路上方,几百米高的山体被脚手架包围,许多建设者在垂直的峭壁上作业,为危岩体增设防护设施。脚下是悬崖,耳畔是狂风,一吊就是五六小时。

海拔近3000米的山体内部,中国的建设者们进行着一项异乎寻常的超级工程——打通天山胜利隧道,修建一条穿越天山的高速公路。它不仅突破了隧道长度纪录,还要穿过16个地质断裂带。利用硬岩掘进机,建设者以每月300多米的速度掘进。

图片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公路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平沙山、战荒野,操纵着30余台大型推土机正在高大的沙山中纵横往返,将巨大的流动沙丘依次推平成路基。

三峡能源四川金阳风电场,建设者们运送长75米、重19吨的风机叶片上山。不仅在盘山路上连转上百个急转弯,更要克服极端严寒、高原缺氧、大风暴雪等恶劣环境的影响。仅一趟,就需要半个月。

每一条通车的路,每一座贯通的桥,每一盏亮起的灯,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

无论白昼黑夜、寒冬酷暑,他们坚守建设一线,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向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基建人致敬!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