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春归入夏,在萱草花盛开的日子里,致敬最美的妈妈!
上海奉贤2023-05-05 16:43:10

很多人知道,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但您是否知道,2006年12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正式成立,确定将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开展以“孝贤文化”为主题的母亲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和美好风尚,让美好社区既有“颜值”,也有“品质”,更有文化内涵。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五月,是萱草花盛开的季节,在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不远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一朵朵形似百合的萱草花已悄然开放,长长的花丝,如柔夷的纤纤玉指,灿然鲜亮。微风吹过,每一朵萱草花都仿佛一个善舞的女子翩翩起舞,那些待放的花蕾倒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期待早日绽放,与盛开的萱草花共舞人间。

萱草,又称“忘忧草”,被誉为中国的母亲花,代表母爱与孝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故有:“何以忘忧,堂前萱草”。5月4日,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和海墅社区的居委干部、居民代表共同走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基地,近距离地感受“中华母亲花”的细腻,善良与温柔。

图:上海高校智库“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志国教授

古代,人们尊称父亲和母亲为“椿庭”和“萱堂”,用“椿萱并茂”来形容父母健康长寿、家庭和美。张志国教授介绍,萱草文化是我国的“孝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时代精神,基地收集国内外萱草种质资源600余份,获得杂交株系1000余个,是全国萱草种质资源最多,品种、花色最丰富的研发单位,小小的萱草花成为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动能。所以,让萱草回归“中华母亲花”的本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孝与贤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是家庭和谐的保障,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石。“种下一株萱草,献上一份孝心”。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基地负责人栾东涛的指导下,社区居委干部和居民代表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萱草移栽花盆里,带回家送给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和感激之情……“妈妈我爱您”、“您辛苦了”、“祝妈妈越来越漂亮”。

萱草“忘忧”,海棠“离愁”。这个母亲节,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培育的杂交株系萱草花落户海棠辛夷小院(奉贤区十大美丽庭院之一)旨在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承认、喜欢、熟知萱草文化,凝练形成“小孝尊老、中孝敬业、大孝报国”的新时代孝贤文化精神。

徐卫国,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居民区党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被央广网誉为“上海爷叔”

海棠社区分别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海棠社区“孝贤文化”慈善基金发起单位——民革奉贤区委新党员支部和海湾旅游区新组建的海墅社区赠送由居民区党员徐卫国创作的《萱草图》墨宝,共同感受美好社区里的美好愿景。

孝贤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构建起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海棠社区居委干部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基地移栽的一盆盆萱草花,送给社区孝老爱亲模范代表,共同传递“向上向美、崇德向善”的海棠文化力量,让小家更和睦温馨,让社会更温暖文明。

来自海棠社区“好邻·好灵”手工钩织公益班的阿姨妈妈们,用民革奉贤区委会新党员支部资助的绒线,钩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手工织品,献给她们心中永远的女神。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手工织品将参加社区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款项直接汇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奉贤区代表会指定账户,定向用于海棠社区“孝贤文化”传播,海棠社区“孝贤文化”阵地建设和海棠社区困难家庭、独居老年人关爱帮扶,爱心传递正能量,给自己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转自:上海奉贤)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