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一个朱家角,两座城隍庙
绿色青浦2023-04-26 12:02:04

大凡城隍庙每个地方只有一座,但朱家角却有点与众不同,曾同时拥有两座城隍庙,一座在现漕河街69号,一座原在西井街77号,一镇两庙,个中缘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

朱家角原有寺庙、道观、庵堂等,可查考的有20多座,大多已废或仅存残余部分及遗址。经修建及保存完好者有朱家角城隍庙、圆津禅院、报国寺、天主堂等几处。镇民信仰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根据《朱家角镇志》记载2000年朱家角镇寺庙情况表内容看,朱家角过去确实有两座城隍庙。

图片

《朱家角镇志》记载2000年朱家角镇寺庙情况表

其实说穿都是地理管辖因素造成的。原来在解放前,朱家角以放生桥、漕港河为界,北边是昆山县的井亭镇,南边是青浦县的朱家角镇,井亭镇的城隍庙供的是昆山城隍,故当地人称它叫昆山城隍庙,南边朱家角城隍庙供的是青浦城隍,因此形成了历史上的两座城隍庙。解放后放生桥以北的井亭镇划归为朱家角市管辖。

图片

《朱家角镇志》大事记记载1949年5月昆山县井亭镇划入朱家角市

不久,朱家角因已有城隍庙,昆山城隍庙很快没落了,被先后改作井亭小学、渔民小学,直到现在原址建起了青浦区辅读学校。

图片

《朱家角镇志》记载井亭小学、渔民小学的相关介绍

寻根探源,昆山城隍庙建于清同治年间,原有照壁、拱门、三进殿堂、小青砖地坪的天井及厢房多间,庙内古树名木,花草铺地。庙前墙脚下至今还有碑石一方,上刻“即补直隶州署苏州府昆山县正堂王”等字样。

图片

朱家角辅读学校(昆山城隍庙原址)

朱家角城隍庙是青浦城隍行宫,位于朱家角镇中,庙坐东朝西,正门面对市河,正门门庭中有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陈莲笙题写的“城隍庙”三字。它原坐落在镇南的雪葭浜,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迁至现址,为漕河街69号,位于朱家角古镇的核心部分,临河而建。清减丰年间毁,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占地面积为3450平方米。庙有头门、戏台、大殿,两侧为庑,建筑众多,布局雅致。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庙前的城隍庙桥

清代周郁滨《珠里小志》述城隍庙有十二胜景:“熙春梅影、碧草生春、柳堤莺啭、凝霞晚照、荷净招凉、平桥夏涨、曲水含清、谭影渔矶、竹映芸晖、乐溪漾月、晴岚挹爽、玉山霁雪。”但后来多数毁于大火,亭台楼阁、假山水池也已荡然无存,只有头门、戏台、两庑、大殿等主体建筑基本完好。几百年的城隍庙,如所有古建筑群一样,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陈莲笙题写的“城隍庙”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内景

庙内横梁下方悬有“福佑显灵伯”匾额,是清代乾隆皇帝所赐。据传,当年乾隆下江南时,龙舟经淀山湖突遇狂风暴雨,迷失方向,其时忽见两盏宫灯引路,灯笼上隐约有“显灵伯”三字,龙舟随之安全入港。次日乾隆差人探得“显灵伯”乃镇上城隍爵号,遂进庙视之,城隍官袍水尚未干,乾隆遂书“福佑显灵伯”以敕封之。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内“福佑显灵伯”匾额

有关城隍庙内有3件宝贝,社会上流传着几个版本。但对其中一件宝是古戏台均无疑义。它约十几平方米,鱼脊、飞檐、翘角,与城隍大殿遥遥相对,一副“筑斯坛悠也久也,观往事梦耶真耶”的对联分居两旁,特别称奇的是戏台斗拱的独特结构,形如鸡笼,全用160只小型斗拱相嵌而成,不吃一钉,重重叠叠,呈圆旋形上升,工艺精湛,实属罕见。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内古戏台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内古戏台对联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的戏台斗拱

另外两件宝贝,一种说法是大殿正门上悬挂着的“人算不如天算”的大算盘和大殿后院一棵4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内的算盘

另一种说法第二宝是“木刻横梁”。这是在大殿门厅檐下长约12米的横梁上,是当年木雕高手的一幅精湛工艺品。上刻封神榜、三国演义等戏文场面。那奇禽异兽、古代人物,神态各异、造型生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往日里还贴金涂彩,越发引人注目。

图片

朱家角城隍庙“木刻横梁”

第三件宝是“中堂画轴”,可惜已毁于动乱之中。此画出自名画家徐月樵手笔,构图精细,功底极深。平时藏于城隍寝宫楼上,不轻易出示。画面展现的是一幅城隍内园,有亭台回廊、假山花木之类,中立穿着便服的城隍夫妇,两旁立有使女和童仆。据说当时画成之后,有识者看出此画虽然精致,惜有一丝疏忽,依照古礼,凡男仆是不得入内园的。于是画家将那男童,几笔一挥,便涂改成一块太湖石,倒也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令人叫绝。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