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最美书店”钟书阁10岁了!43家书店遍布29个城市 未来打造多元文化空间
东方网2023-04-26 09:04:10

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4月26日报道:201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钟书阁第一家店在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正式营业,开创了中国“最美书店”的风潮。29个城市43家书店 ,这是钟书阁十周年之际交出的成绩单。

“我们用美把读者吸引到书店来,但书店的核心一定是图书选品。”4月25日,在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举行的“钟书阁十周年体验日”活动上,钟书阁创始人、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浩表示,“在实体书店,是读者与图书的偶遇,读者与作者的偶遇,读者与读者的偶遇。”

十年前大胆尝试,“最美书店”让读者重归书店

提起为什么要开实体书店,金浩说:“我很喜欢看书,35岁辞职开了第一家书店——钟书书店,希望读者们都能喜欢读书。大家都知道,我的女儿叫金钟书,我也希望自己像爱女儿一样对待书店。”

钟书阁的诞生,是一次在危机中寻找转机的蝶变。金浩表示,钟书阁品牌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催生的。2012年钟书书店开始遭遇实体书店的“寒冬”。如何让读者重回书店,开一家让读者想走进去的书店是摆在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决意打造一家‘最美书店’,通过‘最美书店’的高质量阅读体验,唤起大众重新认识读书之美,赋予阅读一种诗意的仪式感,把读者重新吸引过来。”金浩说。

为了打造“最美书店”,金浩邀请了设计师俞挺做书店设计,在书店定位上邀请了业内外专家开研讨会,最后美体现在三个要素上:环境美、图书美和服务美。开业后,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一炮而红。“读者对钟书阁的喜爱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一点也让我坚信,读者是喜欢实体书店的。”

如今,钟书阁有43家书店遍布全国29个城市。从长三角到锦官城,从九省通衢到华南花城,从北京到齐鲁故地,十年之间,钟书阁在设计上坚守“连锁不复制”的理念,不断地进行着书店空间美学的探索与创新,每一家钟书阁的设计都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打造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2022年,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荣获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称号。前不久,银川建发现代城钟书阁书店获得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称号。

十周年再出发,打造多元文化空间和个性化体验

十年来,超一万场各类文化活动,上百位国内外知名作家及文化名人走进全国各地钟书阁,为读者带来精彩的文化盛宴。十周年体验日当天,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举行了各类活动,200多位读者在书店畅享书店新体验。

一楼各个空间中,来自全国的20位出版社资深编辑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图书从构想——创作——面市的故事,并深度解析作者的思想和图书想要表达释放的精华。在《昆虫印象(点评本)》书籍前,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年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文瑛为感兴趣的读者介绍这本书。她告诉记者,“‘编辑面对面‘这个形式很新颖,让我们有机会到线下与读者面对面荐书,听一听读者的反馈。”

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俊豪介绍,钟书阁十周年体验日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让爱书人来给读者讲故事,邀请出版社编辑来推荐书籍;二是把我们的故事讲述给读者,设计师李想分享设计书店背后的故事;三是让读者一起参与我们的故事,书店内设置了“我的十年好书”专区,同时在旁边做了打卡墙,欢迎读者留言。此外,在钟书阁十周年活动期间,全国门店同步开启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

未来十年,钟书阁定位为打造多元文化空间。“钟书阁品牌将继续把‘最美场景’和‘人文空间’相结合,不断扩充“书店+”概念,尝试与更多业态结合,以书为本源,延展出文化本身,并与多种文化元素产生链接。”蒋俊豪说,书店要发展,需要读者“走进来、留下来、带出去”,形成良性循环,其核心推动力永远是书。未来,钟书阁的经营上将继续深挖客户需求,让书店变成以阅读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追求个性化表达和演绎,让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

“我们将继续探寻书店与城市的关系,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书店里拾起一束光。”金浩说。

作者:包永婷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