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紧急提醒!微信用户注意,千万别被套路了→
上海嘉定2023-04-25 17:13:25

如今,不少人喜欢用微信刷小视频然而,近日,多名读者

给上海辟谣平台发来一些小视频

询问它们的真实性

经观看,这些视频中,很多都是已经辟过甚至反复辟过的谣言,但依然在圈群中流传。而且这类视频有个共性——集中出现在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小视频小程序中。这些小程序对谣言没有门槛吗?记者展开了调查。

小视频小程序谣言泛滥

从读者提供的谣言视频看,大部分来自“票圈视频”“小年糕”等小程序。“票圈视频”和“小年糕”不仅有小程序,还有app以及与此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据悉,这些小视频小程序在老年人群体中较流行。

“票圈视频”中的谣言可以用“泛滥成灾”来形容。例如,子虚乌有的“喜讯传来!联合国总部落户中国”,被多家媒体辟谣报道的“手机充电时边打电话边喝水会引发爆炸”“市场上出现了人造鸡蛋,成本只要1角钱”,将普京头像、歌曲MV与歌手声音剪辑在一起的“普京用中文唱中文歌”,等等。相关视频有的属于“一眼假”,有的被官方媒体辟谣,但票圈视频仍旧放任它们传播。

“小年糕”里有大量的祝福视频,但实际上是“毒鸡汤”。比如,在“让人永不生病的六个字,字字千金”视频中,背景音介绍只要做到“笑、淡、舍、宽、容、德”这六个字,就可以永远不生病,有违科学。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大部分都套上了“永不生病”“长命百岁”等说辞,忽悠老年人传播。

记者观看发现,这类小视频小程序不仅传播谣言和伪科学,还充斥着大量封建迷信和毒鸡汤,内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关心的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国际局势、历史知识等领域。若老年人相信视频内容,可能带来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比如,不少视频所称的“民间偏方”并不能防病治病,还有些所谓的“生活诀窍”风险不小,比如鼓动观看者自己用化学材料自制电蚊香液,等等。

谣言视频“套路”满满

谣言视频虽然内容繁杂,但“套路”却出奇地一致,只要识别这五条“套路”,就能大致判断视频有多少可信度:

一、制造危言耸听的标题,是造谣者们屡试不爽的套路。典型标题套路有:“北京传来大消息!”——实际是普通的新闻报道或政策发布;“喜讯传来,大快人心!”——讲述的却是旧闻甚至假新闻;“太吓人了!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一定要看”——介绍的是生活常识,但包含不少错误说法。

耸人听闻的标题或许能激发用户的好奇心,诱导用户点击,但内容或是被夸大,或是本来就是胡编乱造,不能轻信。

二、东拼西凑、断章取义。谣言视频制造者将不同的内容拼凑在一块儿,加上后期解读,颠倒黑白,有时结论越离谱,传播效果反而越好。例如,在“市场上出现了人造鸡蛋,成本只要1角钱”的视频中,前半部分是实验人员在实验室中制作没有蛋壳的人造鸡蛋模型,后半部分却嫁接了正常的鸡蛋场生产流程,让人误以为是在规模化生产人造鸡蛋,这明显误导了用户,就是为了博眼球,增加点击量。

三、造谣者将毫不相干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恶意剪辑在一起,混淆视听。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把名人图片和与之不相关的内容嫁接,制造假新闻,经常被张冠李戴的名人中既有外国政要,也有科学家、主持人等。

四、健康养生、生活妙招等内容用户喜闻乐见,但其中充斥着大量伪科学。最典型的标题就是:“吃xx食物会致癌/防癌/抗癌”“做xx动作可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导致生病/不导致生病”“为了家人的健康,一定要/不要这么做”等。实际上,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谣言视频中把疾病归因于单一因素,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网传诸多预防疾病、抗癌防癌的民间偏方,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这类视频制作者正是抓住了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制作出大量伪科学视频,大肆传播。

五、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谣言视频的像素一般不高。因为大都不是一手拍摄的素材,而是东拼西凑的结果。加上部分造谣者文化水平不高,常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谁来约束小视频小程序?

那些乌烟瘴气的内容是如何出现在这类小视频平台上的?记者发现,与小程序制作方和小程序平台都有关系。

记者下载“票圈视频”app,在“创作者激励计划细则”中看到,发布谣言或不实内容、标题夸张、题文不符、封面与内容不相关、发布已过时效内容、音画低质等被会认定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平台并没有按照细则进行内容规范。

记者加了票圈客服微信,咨询什么样的内容会被推荐到首页,客服回复:“视频内容优质,工作人员会进行首轮推荐,如果用户的赞藏评论效果好,系统会进行下一轮推荐,将很有机会上首页热门”。客服还提醒:“平台目前老年用户居多,建议往老年化的视频方向多尝试一下。”

图片

但在记者看来,票圈视频首页上的内容并非优质内容,为什么还会被推荐到首页?或许,客服的“善意提醒”透露了答案:只要能投老年人所好,至于内容是否准确,都有机会得到推荐。

记者还发现,这些小视频小程序虽然有举报选项,但入口很深,普通用户基本找不到;可如果想分享小视频,却能一键转发。也就是说,如果观众发现内容造假,却无法及时向小程序投诉举报。那么,如果平台不对内容进行审核,又有谁来监督小程序里的谣言呢?同时,作为为这些小程序提供平台的微信,是否也要承担对应的责任呢?

选稿:汪秦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