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蔚来员工曝半年加班500小时进急诊3次,揭开中国车企“速成”冰山一角
观察者网2023-04-23 19:18:47
近日,一则蔚来汽车员工的爆料,扯下了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遮羞布。

据这名员工爆料,自己是蔚来产品运营的负责人,平时要参与很多项目。过去半年里,自己累计加班近500小时,加班期间,她多次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并且进急诊3次,此前她曾患急性肠胃炎,最近一次体检还发现有21处异常。

该事件一经爆料,立刻登上微博热搜榜。据上游新闻报道,在陈女士提供的与HR沟通的录音中,HR称公司不鼓励加班,是自愿加班,为了用户需要,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付出。经过协商HR提出,如果陈女士离职,同意给予总计12万元的赔偿,但之后陈女士不能再发声。

陈女士还爆料称,自己曾与公司HR和领导多次沟通反映,被告知这个公司就这这样,大家都是自愿加班。且从业多年有经验,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都是自愿加班,自己不可能反抗这个社会,即使去走法律流程也不会赢。

该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工作节奏在车企并非个例,在时下的车企中,高强度“内卷”已成常态,长城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车企无一幸免。

在相关话题中,长城汽车成为网友“炮轰”的阵地。2022年7月,“长城汽车被曝员工高强度工作16天猝死”就曾登上热搜。据爆料,长城汽车全资子公司如果科技有限公司从6月7日开始强制员工加班,每天22点后才可下班,每天工作时长达14小时,再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6月22日上午9点左右,办公园区3楼一员工突然倒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在该员工去世2日后,其所在公司将所有信息被抹除,相关打卡信息在被公司人力部门修改,该员工生前为某科室科长,事后科室也被解散。6月24日家属前往公司索要赔偿,公司以该员工已经离职为由拒绝赔偿。

针对此爆料,长城汽车曾回应文章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公司从来没有强制加班过;删除员工信息,也是因为劳动法规定了,员工死亡属于劳动关系终止,所以其信息才被删除;关于赔偿,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工伤理赔流程。而这些回应,对于外界来说无异于此地无银。

面对让员工加班的“诱惑”,和蔚来站在同一赛道上的小鹏和理想更是无一幸免。

据微博大V“零态LT”透露,理想汽车内部人士向其爆料,2023年开年理想汽车员工流失不断,理想内部加班情况普遍,考核制度也十分苛刻,2022年有八成员工业绩被标上不合格,从而影响了年终奖和薪资发放。

2022年10月,理想汽车智能驾驶AI算法负责人、AI首席科学家王轶伦离职,他曾表示,在理想工作几乎变成了生活的全部,高强度加班下他一年里胖了20斤。他还透露,理想员工加班到晚上12点是很正常的,尤其自动驾驶团队的员工,根本没有周六和周日。

再看小鹏汽车,此前澎湃新闻曾报道,小鹏一度实行过大小周的工作制度,即每两周休息一天,后来虽然取消了大小周,但仍要求员工内卷工时,并且没有加班费。据悉,多位小鹏汽车员工向其透露,“大小周”取消不影响工资,因为“本来就没有加班费”,并且大多数员工每日工作时长都超过了7.5小时,在10小时左右。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车成为许多车企面向未来的“背水一战”。

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净亏损分别为144.4亿元、91.4亿元和20.3亿元,多年努力依然停留在卖一辆亏一辆的生死线。如此环境下,渴望借助短平快的工作节奏缩短研发周期、抢占市场份额,也就能够被理解。

但放眼全网对于车企加班的控诉,可以看到,许多加班仍停留在企业对基层的盲目考核。所谓的加班,也只是无谓的内耗,是车企出于焦虑而构建出的“努力的样子”。

车企似乎仍不愿相信,短平快的前提,是充分保障员工健康和合法利益。一厢情愿将本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降本升维,偷懒式地替换成拼内卷、拼人效,不仅会迫使汽车行业陷入恶性内卷循环,还会让企业过早“猝死”在黎明前夜。

对于以科技产品为增长核心的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只有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加班时间,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升创新生产能效,才能让企业规避内耗,走入正向增长的轨道。

而对于企业的HR和PR来说,相比让勇于发声的员工离职和噤声,企业更应该感谢指出弊病的人,因为他们是发现问题的啄木鸟,而非人云亦云、盲目追随的乌合之众。

在这一点上,更多的宽容应该留给指出问题,而非制造问题的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