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01岁圣野为101岁《小朋友》切蛋糕,“《小朋友》,生日快乐!”
上观新闻2023-04-22 06:31:00

1922年,《小朋友》杂志由中华书局创办,著名文化人黎锦晖担任第一任主编;1953年,《小朋友》从中华书局来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宋庆龄先生为《小朋友》题写刊名。2023年,《小朋友》101岁了!4月21日,《小朋友》创刊100周年座谈会在世纪出版园举行。与《小朋友》同龄、担任过《小朋友》主编的101岁诗人圣野来到现场,一句洪亮的“祝《小朋友》生日快乐”让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小朋友们呀,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吗?”一纸发刊词的字里行间,是《小朋友》杂志创办人黎锦晖对儿童的深情,也寄托着五四运动中的有识之士希望解救被封建伦理束缚的万千儿童,让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绽放盛开的心愿。

在《小朋友》发刊词里,黎锦晖提出“我的内容:有唱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这首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儿歌的作者正是黎锦晖,1922年以《老虎叫门》的作品名发表在《小朋友》夏季特刊“凉风”上。

早期的《小朋友》杂志让儿童为杂志题写刊名,小小办刊举措震动出版、文化界。一般来说,杂志的刊名由书法家或名人书写,而《小朋友》采用向儿童征稿的方式,让普普通通的孩子题写刊名。这一举措给予小读者极大的鼓舞,《小朋友》不仅刊载儿童题写的刊名,发表儿童的照片和习作,邀请小读者“共同审读”稿件,还与小读者通信往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苦恼。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接过了出版《小朋友》杂志的重任。历经陈伯吹、黄衣青、鲁兵、圣野等主编和一代代编辑在这座“儿童文艺的百花园”里播种耕耘、硕果累累,《小朋友》杂志“陶冶儿童性情,增进儿童智慧,开阔儿童视野,提高儿童能力”的办刊宗旨始终未变。

走过百年,《小朋友》是中国最“长寿”的少儿刊物,创造了诸多“第一”:它是我国第一本低幼文学刊物,是发表我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的文学刊物,是最早采用横排版式排版的刊物,也是我国文学界培养低幼文学作者最多的刊物。1997年,《小朋友》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9年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称号;2021年入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小朋友》杂志上刊登的作品多次获全国和省市级优秀作品奖。

在《小朋友》杂志100年长卷中,老舍、冰心、何公超、黄衣青、贺宜、金近、方轶群、包蕾、鲁兵、洪汛涛、李楚城、任大霖、任溶溶、秦文君、郑春华等都是《小朋友》杂志的作者。除收录文学大家的精品佳作,《小朋友》还为儿童展示了齐白石、徐悲鸿、丰子恺、万籁鸣、林风眠、叶浅予、张乐平、贺友直、程十发、黄永玉、詹同、韩美林等名家画作,从中国画、年画、连环画,到泥塑艺术、剪纸艺术,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汇聚在《小朋友》上。

《小朋友》创刊100周年之际,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你好,小朋友”《小朋友》百年作品精选丛书,精选百年来在《小朋友》上刊发过的名家名篇。

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说,一代代杂志出版人秉承着《小朋友》创刊时的使命初心,处处为读者着想,始终为人民服务、为儿童服务。

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认为,《小朋友》是开风气之先的少儿综合性杂志,拉开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中国特色少儿期刊的序幕,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社长余岚说,中福会出版社的《儿童时代》杂志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朋友》杂志交流互通、唱和相应,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渊源。

黎锦晖之子黎泽荣哼唱了父亲和同事交谈时的儿歌,他提出,《小朋友》不仅在中国大小城市广泛传播,也在海外流传甚广。正是“为了小朋友、培养小朋友”的办刊理念,让《小朋友》长盛不衰、永葆生命力。

“百年《小朋友》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刊物。”《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之子洪画千说,1962年《神笔马良》中的《走马灯》篇章正是发表在《小朋友》杂志上。

张乐平之子张慰军说:“陪伴我们童年的《小朋友》杂志,趣味性和教育性兼顾,引领孩子们善良、勇敢、快乐地成长。我对《小朋友》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父亲是这本杂志的作者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期的封三刊登着他画的连环漫画《好孩子》,还时不时加画个封面或内页中的插图。”

作家梅子涵专门为《小朋友》百年纪念册创作童诗。座谈会上,他感慨:“《小朋友》这个刊名起得太好了,站在大人的立场称呼小孩为小朋友,就像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在空中相握。100年对一本杂志来说,是多么漫长的路,经历了多少个具体的年代,需要写出多少生动的文字。感激《小朋友》,让我们有一份货真价实、兴高采烈、雀跃自豪的资格。”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