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上海这个养老院很治愈:爷叔拼搭巴黎圣母院,八旬阿婆看抖音编排舞蹈几十个
上观新闻2023-04-16 07:00:03

不久前,84岁的张慧敏爷爷回家一趟,发现小区里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了,可他不想回去,因为“还是我们养老院里的老人更有活力”。

张爷爷很忙。他是养老院里手工搭建组的组长,刚收了几位阿公阿婆徒弟,每周要耐心教他们两节课。

81岁的朱伟阿婆带领的彩虹美姨舞蹈团队,两年编排舞蹈70多个,在抖音上的小视频被老朋友看到后,惊奇地问:“以前没见你跳过舞啊?”

75岁的王月珍奶奶和81岁的戴桂香奶奶,是6位超市管理员中的两位,每周两天,雷打不动地在养老院超市当志愿者,账本、钱款,记得清清爽爽。

开业4年多的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是上海虹口区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院。目前住着近500位平均年龄87岁的老人,大约每3人就有一位参与志愿活动或加入社团兴趣小组,用自己的乐活方式度过人生晚年。

没跳过舞的阿婆成队长

“我以前确实没跳过舞。”

坐在记者面前的朱伟阿婆,身材高挑,戴着一副眼镜,一头齐耳短发时尚知性,怎么也看不出年逾80岁。

朱阿婆的“入行”很偶然。两年多前,她刚入住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常和几位聊得来的老姐妹一起散步。

医院的护理人员问她们:“想不想一起跳跳舞?”她们答应了,成了最早的“彩虹七姨”。有一次老年协会一个舞蹈比赛,她们的舞蹈《洪湖水浪打浪》进入了前9名。朱阿婆回忆:“没想到我们这些平均85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得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老人们每周都要排练歌舞

退休前当过企业领导的朱阿婆,由于组织能力强,成了团长。如今彩虹七姨变成了“彩虹美姨”,队伍扩大到近30人,不光是“美姨”,还有几位“老帅哥”也加入其中。

没有跳过舞的朱阿婆,为了编排舞蹈,不断刷手机“抖音”“视频号”,有时候夜里想起来还戴着老花镜继续找。“视频不能拿来就用,要根据老人的情况做删节、修改。”

老人教老人并不容易。一周两次课,每次一小时。在编排中,朱阿婆提高了嗓门:“你们知道动作要一致吗?”“你们拿筷子的是哪只手?对了,右手!那么,我们现在用的是左手,一起往左好吗?”

说完,朱阿婆问:“我这样说,你们觉得严不严?”老人们说:“挺好!严师出高徒!”朱阿婆放心了。

老人们学舞蹈的速度,比朱阿婆想象的快。有些老人只能坐在轮椅上,就把手的动作做到位。比如后来发养老院抖音号的“手指舞”,爷爷奶奶们竟然10分钟就学会了。

有位年逾90的爷叔,刚进养老院时板着脸,像不会笑一样。朱阿婆喊住他:“爷叔,要不要和我们一起活动活动?”他很严肃:“什么活动?”“你来了就知道了!”没想到,这位老爷叔学得比一般人都快,现在只要说“有活动”,无论唱歌跳舞,马上就一个“好!”

老人们跳舞还喜欢抢前排“C位”,必须提前15分钟以上来。为此,朱阿婆采用轮流制,还要提前打招呼,避免有老人不开心。

朱阿婆说,自己和许多老人身体并不好,但跳舞的时候好像就忘了病痛、忘了不开心的事情。

彩虹湾老年福利院里,还有多个爷爷奶奶“天团”:小十五合唱团、虹苹果合唱团、小十五舞蹈队、多多舞蹈队等,“天团”成员平均年龄86岁,他们编排节目并在各楼层“巡演”,定期为护理院失能长者表演节目,用生命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感染着所有人。

用最原始的方式运转超市

在养老院一楼的小超市里,中午,王奶奶和戴奶奶结束了当天的营业,用粉色的纸把所收现金包好,再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上:营业额263元,内含265元,多2元,并签上日期和名字。

另一个本子上,则清晰地记下了当天的每一笔账:“上海药皂3元一块;清凉油6元一盒;抽纸2.5元一盒……”边上另一个粉红色的纸包,包着超市的备用金325元,另加17个硬币。

用这样最原始的方式,养老院的6位老人志愿者,两人一组、一组负责两天,悉心维持着小超市的运转。

王奶奶介绍,这个超市一开始是养老院工作人员管理的,但工作人员事情多,不在的时候,老人只能打电话让他来取货。“我们想,自己没事,还能为大家服务,是不是可以过来当志愿者?和院里一商量,院领导很支持。”

经老人报名,养老院筛选后,6位老人正式上岗。她们一上岗,就带来一个惊喜:因为她们了解老人需求,可以非常及时地告诉院方“哪些货需要多进、哪些货需要少进或不进”,比如纸巾、酱菜之类最受欢迎,老人尿不湿家属送得比较多,需求相对减少。这让小超市进货十分精准。

老人们习惯用现金,小超市里也没有收款机,两位老人就一个人取货、一个人收款记账,还会很细心地查看商品保质期,只要快临期,她们立马从货架上拿掉。

王奶奶和戴奶奶正在整理货架

和普通“销售”不同,银发收银员不会“推销”商品,反倒会“规劝”那些买东西“刹不住车”的老人。戴奶奶记得,有一位老人每次都买很多,开始她就疑惑“怎么能吃得完?”后来,养老院的护理员告诉戴奶奶,这位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有时候会犯糊涂,不要将东西随便卖给她。

从此戴奶奶多了个心眼,只要老人来买东西时,就劝她少买一些。开始老人还很不高兴:“我爱买啥买啥,要侬管?”戴奶奶苦口婆心地劝:“侬不用急,东西吃完再来买,我们这里一直有的。放在抽屉里,时间一长坏掉了,多可惜!钱不是白花了吗?”经过一次次劝解,老人终于听进去了。

银发收银员也有糊涂的时候。戴奶奶和王奶奶记得,最近,有个人买好东西以后,她们记好了账。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又来排队买东西,她们想“她已经买过了,不用记账了。”当天算账的时候,才发现漏了一笔,只好找到这个人和她道歉,并重新收费。

王奶奶记得,开始有人问她们“你们是拿工资的吧?”当知道她们是做志愿者时,大多数人更多了配合与支持。去年疫情封控期间,小超市更是成为日常物资的重要来源,一天营业额常常超过2000元,老人们忙得团团转,简直“关不了门”。

戴奶奶和王奶奶告诉记者,志愿者们身体都不好,有的还生过大病,但是忙着忙着一天就过去了。

“被需要”与“被定义”

受尊重、被需要,正是老人最在乎的东西。

上海已提出目标,到2025年全市要建设养老床位17.8万张。老人入住养老院,身体上的护理很重要。但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更重要。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副院长夏瑞雪说:“养老院的老人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被需要’,还能重新被定义,成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过程。”

在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很多老人退休前是老师、公务员、工程师等,想发挥余热的愿望十分强烈,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张慧敏爷爷以前是一位工程师,动手能力强,电子产品也玩得溜。非遗传承人“葫芦爷爷”黄阿金曾走进养老院,教老人们葫芦雕刻,张爷爷是他得意的弟子。

不久前,张爷爷的老伴去世,他一度十分悲伤。为了打发时间,他买了一些拼装积木。栩栩如生的巴黎圣母院、河南登封蒿岳寺塔……一个个著名建筑在张爷爷的手中诞生,他还会别出心裁地装上一串闪烁的彩灯,每一个“建筑”都要花费两三天时间。

养老院的领导看到张爷爷的手工拼搭后,马上说:“这怎么能让老人自己花钱买呢?我们出钱买原材料,张爷爷组建一个手工搭建组吧!”于是,养老院的手工社团中,又在编织组、串珠组之外多了一个分支。

阿公阿婆徒弟热情很高,可眼睛老花了,也不会看图纸,张爷爷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坦言:“教徒弟比自己搭建累多了,不过更有成就感。”根据养老院的安排,过几个月,还将为张爷爷的搭建小组搞一个作品展,让大家都来看看他们的成果。

张爷爷在指导小组成员学习拼搭

和张爷爷很熟的“小桃子”(社工主管陶颖玥)对他说:“您以前是工程师,现在又有新岗位了!”张爷爷十分认同:“我一点没和时代脱节,每天用Ipad看新闻,单反相机也换了好几个。现在拼搭也很时尚!”

在养老院的书画室里,87岁的胡彬奶奶琴棋书画样样擅长。她常常和88岁的老闺蜜一弹一唱;一起拿着放大镜画国画;还喜欢参加手工课,参加手指操表演时要坐“第一排中间”。

画画是87岁胡奶奶的一大爱好

在93岁的章显训爷爷房间里,老人家也一个劲说自己“可忙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他是一位老党员,不仅报名加入了党员巡逻志愿者队伍,每当院里组织外出活动时,他还热情地担任领队举旗手的角色;他喜欢读书看报,每月撰写心得感想,打印出来交给支部的每一位党员,激励、鼓舞大家一起学习。

93岁的章爷爷每月撰写心得感想

“小桃子”还记得,94岁的陈奶奶是刚生完一场大病,坐着轮椅进入养老院的。在社工的鼓励下,她加入编织小组。起初,她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没想到不仅认识了更多新伙伴,身体随着心情也越来越好。

现在作为手工编织组组长,陈奶奶克服视力障碍,耐心指导其他人编织围巾、帽子,并带领“乐龄”志愿者为院内失能长者送香包送围巾。她说,自己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小桃子”看来:“工作人员要链接各类资源,通过逐步恢复老人的社会功能达到助人自助。我们希望的不仅仅是‘高光’,更是盏照入长者心中,温暖入怀的‘常亮灯’。”

护理人员与老人一起参加活动

据统计,彩虹湾老年福利院里有不同种类的老年人社团小组15个。老人们逢节必过,还可以玩switch、炫酷投篮机、抓娃娃机,时不时就去撸一撸猫……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抓娃娃机通过内部设定,基本每3次就可以抓到一次,这样老人们兴趣十足。

“我是真的不想变老,有你的陪伴艳阳高照……”在彩虹美姨团队的最新作品中,她们唱道。夏瑞雪说:“有人说陪伴老人是看着他们渐渐衰老,但我们想让这段陪伴的路快乐而又充实。”


作者:周楠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