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网售“三寸金莲”缠足专用袜?网友怒了!
青春上海2023-04-14 12:50:44

据媒体报道

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竟有店家上架兜售多款

“三寸金莲”鞋及其缠足相关商品

其中一家网店兜售的缠足专用袜

还有买家发图展示穿上脚的效果


在平台贩卖的“三寸金莲”缠足专用袜

这些鞋袜款式各异、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更有店家以“小脚鞋”的名义兜售。在某网店,可以看到店家上架的商品有,缠足专用袜,299元/双;缠足弓底鞋睡鞋定做200元/双等;其中最贵的是“三寸金莲”绣花纯手工定制缠足鞋,可按需定制,1580元/双,显示有2人“想要”。可以注意到,平台显示已有多款“三寸金莲”缠足周边已卖掉。在评价区,还有买家发图展示上脚效果图,评价称“鞋底软软的,上脚非常秀气。”

在另外一家网店,有标价99元/双的商品正在销售,商品介绍:“老手绣,三寸金莲,全新。8双,随便挑。”店家表示:“这些三寸金莲只要大小合适,就适合各年龄的人穿,也可以收藏。”

除了做工和尺寸不同外,“三寸金莲”的花色品种也“异常丰富”。对于网店兜售“三寸金莲”商品,不少网友给店家留言表示很震惊,“你这是童婴店,卖这个是不是疯了。”更有网友感到愤怒:“现在还有人缠足吗?”

在闲鱼平台贩卖的“三寸金莲”缠足鞋

当天下午,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热线客服回应称:“如果顾客投诉,相关部门判定‘三寸金莲’商品是在宣扬封建迷信,将对商品做下架处理。”

对此,文化学者、西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分析认为:“从博物馆学的角度,如果网上这些是历史原件或实物藏品的话,它们是有历史价值的。若是复制品不用于商业流通,而作为文化记忆用于展览或者民间私人收藏,个人觉得无可厚非。因为缠足本身,代表了封建礼教思想对女性精神的桎梏和肉体的摧残。从历史角度看,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封建文化的见证物或者实物,具有历史教育意义。但是‘三寸金莲’复制品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话,属于一种文化逆流,暴露了买卖双方不健康的文化心态。一方面商家以卖这种东西吸引眼球,去迎合某些人猎奇好奇的消费心理,暴露了商家非主流的价值观、非健康的文化观,非我们现在倡导的健康、文明、现代的生活观。另一方面,也显露了买家自身的庸俗、恶俗和媚俗。如果有青少年购买后穿戴并进行无厘头式地模仿,重现‘三寸金莲’,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种彰显没落文化形态、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商品买卖予以谴责。”

中青评论:

别打着“文创”旗号美化糟粕

有人将“三寸金莲”鞋和缠足袜包装成传统文化,更有甚者,认为这也算是一种文创产品。以至于个别商家在售卖时,还打出各种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针对这种现象,中青评论指出,并非所有的文化概念都可以“文创化”。

传统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缠足是毋庸置疑的封建陋习,是所有现代公民都应该抛弃的文化糟粕。在它的背后,是古代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血泪历史,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通过大量文化启蒙,才将它们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不论如何,它们都不应该死灰复燃,更不能披着“文创”或“传统文化”之类的外衣来忽悠人。

此事也给人一个启示:文创开发必须要考虑到相应的文化背景。换言之,并非所有的文化概念都可以“文创化”。比如,那些象征着历史黑暗一面的东西,曾经对民众造成人身伤害、带来精神桎梏的东西,只适合在博物馆、展览馆里作为文物展出,不应该被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更不应该被“艺术加工”后,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一些商家开发、售卖文创产品,固然有商业层面的考虑,但也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那些以文化糟粕为卖点、靠开发封建陋俗来赚快钱的商家,不可能获得消费者的尊重和认可。

(封面表情包自取)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