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水乡弦声”——江南二胡艺术传承与研究专场音乐会将于4月16日19时15分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举行。

水乡弦声曲目简介
-上半场-
江南音
01《行街》
江南丝竹成海华整理
演奏:上海师范大学锦瑟江南丝竹乐团
二胡:朱淑琦马雪琪|竹笛:娄殷音
琵琶:张源源|扬琴:袁嘉琪|鼓板:徐菲晗
《行街》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过去上海市郊每逢节日庙会、喜庆活动时,必有一支“清客串”性质的丝竹乐队,手持缀有彩头的丝竹乐器边行边奏乐曲,故名《行街》。
02《游园》
昆曲曲牌/闵惠芬移植顾冠仁配器
二胡:万梓卿
竹笛:娄殷音|扬琴:徐菲晗|古筝:吉祥
乐曲由闵惠芬先生依据同名昆曲移植而来,作品根据《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的唱腔,以细腻委婉的旋律、隽永的风格广受喜爱,充分展示了二胡演奏声腔化的艺术特色。
03《红楼梦》——“金玉良缘”唱段
越剧曲牌
越胡:李伟杰
伴奏:上海越剧院乐队
“金玉良缘”选段节选自越剧古装戏《红楼梦》,是该剧的经典唱段,也是越剧流派“徐(玉兰)派”小生唱段的名家名段。
故事情节描写了贾宝玉在贾母以及王熙凤等人的哄骗下,与薛宝钗拜堂成婚,殊不知新娘并不是其心心念念的“林妹妹”林黛玉。在未揭开头盖之前,贾宝玉充满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于是便有了这段“金玉良缘”的选段。唱词的字里行间都展现了贾宝玉对于与林黛玉两人终于缔结良缘的喜悦以及婚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
04《弹乐》
孙文明曲
二胡:张嘉茜
《弹乐》中揉合了弹词开篇与江南丝竹《三六》的音调,因此,听众能从乐曲中感受到评弹和锡剧的味道,甚至能听出不同流派的唱腔,但还是不离江南丝竹的韵味。演奏时不用千斤,大大地扩大了二胡演奏的音域,曲调明快活跃,节奏鲜明,妙趣横生,一改人们认为传统二胡沉闷忧伤的印象,带来一股新风。
05《二泉映月》
华彦钧曲
二胡:段皑皑
扬琴:桂好好
乐曲表现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和风格,是一首极具深邃意境和强烈感染力的经典二胡曲。
06《空山鸟语》
刘天华曲
二胡:岑欣怡
乐曲的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寨》)。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07《桃花坞》
李渊清曲
二胡:叶如桦
钢琴:李渊清
桃花坞,即现在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多有兴废,直到著名画家唐伯虎以卖画所蓄,购得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作诗一首《桃花庵歌》而声名鹊起。作者自小便生活在苏州桃花坞街道,这首作品是为怀念儿时记忆而作。全曲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融入苏州评弹音乐的元素,围绕五、八度的大跳,结合评弹中琵琶三弦的过门乐句而进行创作。
-下半场-
海上韵
08《申曲小调联奏》
沪剧曲牌/瞿春泉编配
申胡:谢若瑶
伴奏: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乐队
沪剧音乐中的小调非常丰富多彩且优美动听,可谓家喻户晓,朗朗上口,这是沪剧在群众中能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现将沪剧中常用的小调【过关调】、【四大景】、【寄生草】、【月月红】、【久闻调】、【银绞丝】、【春调】、【道十郎】等以联奏的形式串在一起,一展其特有魅力。
09《摘棉》
王永德编曲
演奏:杨浦区少年宫
扬琴:袁嘉琪
乐曲创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旋律轻快愉悦,结构短小精练,在充分发挥二胡特有的圆润亮堂的音色魅力的同时,开发了模拟摘棉动作的拉勾技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上海效区农民在秋收摘棉时喜悦的劳作场景。
10《怀乡行》
陆修棠曲
二胡:吴旭东
扬琴:桂好好
乐曲表现了作者在抗日战争年代,因家乡沦陷,不得已流亡在四川重庆时的思乡之情。
乐曲情感真切、旋律动人,意境深远,艺术感染力极强。乐曲由引子和三个段落组成,作者为各个段落加了小标题,一定程度上对乐曲做了深刻的诠释:引子“游子羁感”,第一段“家山咏叹”,第二段“土风吟罢感凄零”,第三段“以表达更深切的思乡感情”。
11《评东弹西》
高韶青曲
演奏:上海师范大学韶琴室内乐团
韶琴1:谢若瑶韶琴2:岑欣怡
韶琴3:张嘉茜韶琴4:万梓卿
乐曲《评东弹西》为四把胡琴而作,旅加作曲家高韶青致力于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舞台,他在这首作品中将中国评弹与西方爵士SWING的乐风很好地糅合于一体,创新而有韵致。
12《春江水暖》第三乐章
金复载曲
二胡:段皑皑
钢琴:李渊清
乐曲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起兴,运用三个乐章的传统协奏曲形式(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并吸收江南民间音调为素材,表现了对春天对人生的深切感受。本场音乐会演奏其中的第三乐章。
13《山村变了样》
曾加庆曲
二胡:段皑皑、吴旭东、朱淑琦、谢若瑶、岑欣怡、叶如桦、张嘉茜、李伟杰、万梓卿、马雪琪、计洁、吴宇瑄、蔡文琪
扬琴:桂好好
乐曲创作于1958年的一首二胡名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在曲体结构上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以清新质朴的格调、亲切优美的旋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江南山村的锦绣河山和新风新貌,备受赞誉。
音乐会导赏:李亚
*演出曲目以现场为准
水乡弦声演员简介

段皑皑: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独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二胡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纽约大学客座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李亚:艺术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和音乐表演研究

吴旭东: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青年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桂好好: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民族管弦乐团、锦瑟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指导,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朱淑琦: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青年教师、常州大学龙韵民族乐团艺术指导

谢若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岑欣怡: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叶如桦: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届毕业生,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培训干部

张嘉茜: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届毕业生

李伟杰: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届毕业生,上海越剧院中胡演奏员

万梓卿: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本科生

马雪琪: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

计洁: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

吴宇瑄: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本科生

蔡文琪: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本科生

张源源: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

叶迎希: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本科生

金帅: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本科生

袁嘉琪: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

徐菲晗: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

张小丫: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

余晓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

吉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本科生

娄殷音: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本科生
水乡弦声特邀嘉宾

李渊清:上海音乐学院教师,青年作曲家、钢琴家,民乐系钢琴艺术辅导

吴德华:上海越剧院红楼团中胡首席、国家二级演奏员

周伟力:上海越剧院红楼团琵琶演奏家

孔德杰:上海越剧院红楼团竹笛首席

黄泓:上海越剧院一团鼓板兼乐队指挥
水乡弦声乐团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锦瑟江南丝竹乐团成立于2017年,由上师大音乐学院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由音乐学院教师团队和非遗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担任艺术指导。乐团以传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为宗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遗江南丝竹,传播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精神,呈现精湛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自乐团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演出活动和公益活动,并且在国内外展演中屡获佳绩。

上海师范大学韶琴室内乐团成立于2013年,是世界上首支韶琴乐团,成员均由上海师大音乐学院在校的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的二胡学生组成。“韶琴”是由旅加著名二胡演奏家高韶青先生精心研发的新式胡琴,韶琴乐队编制则是由高音、次高音、中音、低音四个韶琴声部组成,是纯弦乐室内乐组合。

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成立于1990年,是上海市重点学生艺术团。在各级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乐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通过“民族情怀,乐艺魅力”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律的品质。创立“树一流团风、创一流水准、建一流团队”的风格,策划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活动,创建长三角民乐展演总部办公室和上海学生民乐联盟办公室。
乐团充分发挥校外课外的教育特点,构建“金字塔”滚动培养模式,启迪幼儿民乐兴趣爱好,培养小学生民乐演奏技能,形成中学生民乐艺术特长。始终把“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在各项民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系好人生成长的第一扣,成为全面发展、志存高远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选稿:吴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