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多地部分放宽公务员招考“35岁年龄限制”
红网2023-03-06 16:26:44

近年来

“35岁就业门槛”

持续引发热议

关于年龄歧视的话题

不时成为舆论焦点

35岁仿佛是一扇玻璃门

使一些人面临着

求职难、流动难

晋升难、再就业难

01.35岁危机甚至还有提前的迹象

你是否有过疑问: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35岁以下

那35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20多岁的时候

不想过那种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

但如今眼瞅着到了35岁

却无比期待稳定的工作”

全国总工会

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

35岁至39岁年龄组职工中

有54.1%担心失业

70.7%担心技能过时

94.8%感觉有压力

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35岁危机甚至还有提前的迹象

据媒体报道

一些企业在招聘时

将30岁划为年龄上限

使得不少求职者因为超龄

在应聘时屡屡碰壁

“35岁职场危机被提前”

也由此引发热议

02.建议对“35岁职场门槛”增加监管处罚

“35岁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不应该成为被边缘化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建议政府

鼓励在职学习

为年龄较大的劳动力

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同时

国家可以出资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

已连续数年关注35岁职场门槛

吕国泉称

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

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

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

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

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

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

对用人单位年龄限制的做法

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

加大惩处力度

此外

吕国泉还建议

机关单位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

03.多地放宽“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

对于“35岁就业门槛”

网友们深有同感

许多网友呼吁

“打破‘35岁就业门槛’”

备受关注的“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

今年多地有了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

在20余个已公布

公务员报考信息的省份中

有十余个省份

近些年放宽了部分岗位的年龄限制

但这些放宽政策

多面向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

博士研究生(非在职)

04.职场年龄歧视或是三输局面

将年龄作为招聘门槛

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

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张艳华分析说

对劳动者而言

年龄歧视有失公平

不利于其职业长远发展

对企业而言

歧视性用工可能会将真正有能力的劳动力

挡在企业门外

而一旦劳动者无法顺利进入职场

会减少劳动力供给

导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涨

对社会发展而言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背景下

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

也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根据劳动法,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就业促进法中也有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职业中介机构

必须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不得实施各种就业歧视。”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雨琦说

在相关法规中

虽然没有明确将年龄歧视列为就业歧视

但是已经为反就业年龄歧视留下了空间

选稿:宋世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