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排队拿号一座难求,申城餐饮业在“人从众”中加速复苏!
新民网2023-02-19 11:32:24

餐饮界有句老话“神仙难过二三月”,意为每年农历二三月是餐饮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但今年春节过后,上海餐饮业的复苏势头不减,老字号餐厅堂食位天天订满,排队等位的热闹景象也依旧在网红餐厅上演。继“开门红”之后,餐饮市场的持续升温为城市带来烟火气。

淡季不淡餐饮业“满血复活”

图片

在新天地,沿街咖啡馆的外摆位坐满了顾客

昨天,上海的午后气温如火箭般上窜,伴随着热浪而来的,还有市民的外出热情。各大商圈迎来如织客流,不少餐饮店更是人气爆棚。中午时分,海岸君走访人民广场商圈的黄河路美食街,只见一边是为了买到国际饭店蝴蝶酥而绵延百米的长队,另一边则是购买杏花楼时令青团和等着上楼用餐的两条队伍。

“现在包房和大厅都满了,要等45分钟才有位子。”在杏花楼黄河路店的三楼,店员不停地向消费者发出号码牌,再递出菜单让大家先看起来。“从上午10点多开始,喝早茶的市民就陆续来了,可能是因为周末加上天气好,所以这两天人气特别旺。”

图片

下午2点,蔡澜港式点心新天地店依旧要等位

下午两点的新天地商圈,也是人头攒动的场景。“前面还有五桌,您可以稍等一下。”在蔡澜港式点心新天地店,不仅店内坐满了人,门口的外摆位也全部客满。阳光正好,新天地时尚Ⅱ的沿街咖啡馆是休憩观景的好地方,一路走来,只见街边位置几乎全部坐满,人们排着队从咖啡店里端出冰饮。

进入晚市,一座难求的场景更在不少热门餐厅上演。昨天晚上6点,开在延安西路上的渔歌·湛江已经有很多客人在吃饭,店长几乎忙得脚不沾地,一直在迎客、下单、传菜。前台则不时有电话响起,询问是否有空位。

“往年春节假期过后,餐饮业会进入一段‘空窗期’,因为假期里大家吃了很多大鱼大肉,节后餐饮消费欲望就会骤降。但今年正月十五之后,生意反而越来越好了。”冯雪峰是渔歌·湛江的老板,旗下两家餐厅的忙碌从春节延续到了现在。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包房都要提前一周预定,大堂的晚市也基本坐满。这里面既有开工饭,也有年前没安排上的客户招待、朋友聚餐等等,大家的消费热情都在这个春天释放出来了。”

紧抓机遇创新消费场景

为了进一步抓住消费回暖的好势头,沪上餐饮业也在积极思变,从创新消费场景、市场需求突破,到融合发展堂食和外卖,探索“双主场”模式,满足消费者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而开新店、招新人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8元一份的怀旧白糖糕,12元3件的潮式粉果,15元一位的红豆双皮奶……近日杏花楼以“粤点茶档”的新概念对黄河路店进行调整,打开其新菜单,几十道菜品点心价格实惠,最贵的胡椒猪肚鸡也只要68元一例。

图片

杏花楼黄河路店开出凉茶档,老字号也卖时尚茶饮

海岸君看到,调整后的三楼大堂推行“国潮化”,主打全天候营业的老广点心、凉茶档和糖水铺混合的新式点心茶楼,不仅人均消费降低到了100元以下,同时在传承广式风味的同时接力流行趋势。以凉茶档为例,就引入了檀岛咖啡、香滑奶茶、杨枝甘露等传统广式饮料甜品,也有椰香牛油果、手打鸭屎香柠檬茶等时尚茶饮。

杏花楼副总经理智静表示,杏花楼在人民广场商圈有两家店,此次黄河路店的调整旨在错位经营,利用性价比的优势扩大营销。同时还首次上线外卖平台,服务更多周边商务楼的白领。“既留住原来的老年群体顾客,也吸引更多年轻群里顾客。”

2023年,餐饮业起势一片大好,也让更多品牌启动开新店、招新人的积极布局。呷哺集团对外表示,从全国市场来看,业绩正在全面复苏中,呷哺集团将于2023年继续启动全面扩张战略,预计全年在国内和海外计划新开门店超240家,涉及呷哺呷哺、湊湊、茶米茶、趁烧等各大餐饮品牌。

图片

此外,百胜中国预计在2023年净新增1100至1300家门店;麦当劳今年将在全球新开1900家餐厅,其中900多家将开设在中国市场;星巴克计划至2025年,将以平均每9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的速度,在中国市场新增开3000家门店至9000家,覆盖中国300个城市,外卖、电商以及家享和外出场景咖啡业务均被纳入中国新一轮增长计划当中。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