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开学首日上海车流早高峰提前20分钟 这些学校周边的送学路今年不一样
东方网2023-02-15 10:19:11

东方网记者薛宁薇2月15日报道:2月15日,度过一个长长的寒假,上海市迎来春季开学季。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获悉,今日送学车流与早高峰车流叠加,道路交通压力大幅上升,全市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有序运行,交通事故量也较少。相较平日,车流量高峰提早约20分钟,早晨7点半至8点各学校周边道路较为拥堵。

“神兽”归笼,畅通的送学路成为家长们共同的期待。记者获悉,上海全市公安交警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联动,及时准确掌握各学校开学情况,并根据校园周边道路通行实际,科学制定交通组织保障“一校一方案”。

在一些学校周边,变化正在发生。

昌邑小学陆家嘴校区:“警辅联动”让送学停车更便捷

在浦东新区,共有1000余个校区迎来开学,送学车流叠加早高峰,校园旁的道路交通承压,位于崂山路的昌邑小学陆家嘴校区就是其中之一。

与往年开学时情况不同,新开通的延安东路隧道进口和学校只相隔一个路口,加之毗邻车流量日趋增加的浦东大道,该学校今年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增大。早上7点45分,昌邑小学门前的车流开始明显增加,车辆走走停停,一名交警正在不远处的浦东大道崂山路路口疏导。此时,一辆警用两轮摩托车来到校门口,车上后座的一名辅警迅速下车开展疏导。摩托车上的民警则驾驶摩托车对道路上下客的家长车辆进行流动劝导,不一会儿,崂山路的交通恢复有序。

记者了解到,早在开学前,浦东交警已注意到这一变动,并对护校方案及时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我们增加了疏导警力,叠加‘警辅联动’摩托车巡防力量,及时对拥堵节点进行动态干预,另一方面将昌邑路附近全天时段停车位改为分时段停车位,为送学生的家长提供停车便捷。” 交警支队一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刘文轩介绍。

西凌第一幼儿园门口多出1×50米的“安全带”

细心的家长们发现黄浦区西凌第一幼儿园门口多了一条一米多宽、近五十米长的通道,接送幼儿的时候这条通道其他人车都不能通过,大大提升了校门口的安全系数。

“小孩子缺乏安全意识,放学时看到家长来接就往门外冲,如果这时候有助动车开过去会很危险,现在有了这条’安全带’,这样的隐患就大大减少了。”副园长姚佩英说。

校门口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家长的关注。西凌第一幼儿园地处西凌新村内,校门口虽不是交通主干道却是小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居民的必经之路,随着有车一族的增加,这条路上的车子也越来越多,怎样让家长接送幼儿更安全更有序,学校和属地公安、社区动足脑筋。

就在去年年底,在半淞园派出所牵头下,小区所属南房物业主动跨前一步与周边居民沟通,在居民的理解与包容下这条从小区门口延伸至幼儿园门口的狭长“安全带”诞生了。

每天早晚各一小时,居民会自觉从小区另一个出入口进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也会绕道而行,物业还安排了保安在现场维持秩序。如果“安全带”上停了车辆,民警及物业会与居民联系安排临时移车。

淞滨路小学:居民区包围的学校开来了警用摩托车

“这里靠近外环隧道及吴淞大桥下匝道,周围还有2所学校和多个居民区,是排堵保障的重点区域。”早上7时,宝山交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刘侃正在淞滨路小学门口部署警力。7点20分刚过,校门口的车流、人流逐渐增多,在交警和护校民警的指挥疏导下,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交通相对稳定。

记者了解到,为缓解上班高峰与开学季车流的叠加效应,在属地交警全员上岗的基础上,宝山交警机动大队的增援骑警们赶到淞滨路小学周边的泰和路、淞滨路、班溪路等重点路口路段加强管控,他们充分利用警用摩托车的机动性,第一时间疏导堵点,对交通事故“快处快撤”,确保主干道车流通畅。

为尽量满足接送车辆停车需求,上海公安交警部门提前挖掘学校周边道路,视情开辟临时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并设置停车引导标志,便于接送学生车辆临时停靠。特别是在车辆集中抵达时段,安排足够的警力加强现场车辆的指挥疏导,做到接送学生车辆短暂停靠、“即送即走",防止道路短时集中拥堵。

同时与学校沟通对接,通过“错时上下学”“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校园周边特别是校门前道路通行效率,防止门前交通拥堵,方便市民群众出行。对于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乱点及交通违法、交通拥堵多发点,公安交警部门将开展执法整治。

在护校过程中,公安交警也对骑乘电动自行车未戴安全头盔的家长和学生加强安全提示和执法管理。此外,公安交警部门还组织开展校车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围绕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重点路段、时段开展联合设卡,重点查处超员、超速、不按审核线路行驶、学生及司乘人员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并严格打击“黑校车”和非法接送学生车辆。

上海交警在此提醒大家,机动车行经学校要减速慢行、避让学生、校车,礼让斑马线,家长驾驶汽车接送学生都要系好安全带,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都要佩戴安全头盔,共同守护学生安全,共同营造良好交通环境。

(通讯员:李辉、张夕、冯诚、杨晓俊、陆泽昭)

作者:薛宁薇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