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致敬“乐圣”,大提琴少女李拉演绎“贝式音乐美学”
文汇2022-12-15 14:06:39

12月16日,即将迎来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2周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青年大提琴家李拉携手旅美青年钢琴家黄秋宁奏响致亲爱的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曲目在时间维度上跨越近20年,这些作品包含了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演变,均展现了作曲家在每个阶段独特的“贝式音乐美学”。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多如天上繁星,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钢琴作品与交响作品。事实上,作为跨古典与浪漫两个时代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与“交响之父”海顿一样,为弦乐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相比起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仅创作了为数不多的五首《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它们的艺术价值可以与钢琴曲《月光》,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等佳作相媲美。这五首作品创作时间于1796至1815年,它们见证了贝多芬从稚嫩地追随海顿与莫扎特前辈的道路上,逐渐成熟地形成个人化音乐风格的成长。

本次音乐会选取了其中三首,分别为《G小调第二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A大调第三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C大调第四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这三首作品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贝多芬身上同时交织着“古典与浪漫”两种音乐语言。贝多芬将古典美与浪漫美有机地融合,既有对称、平衡、克制的理性古典美,也不失浪漫美中不对称、戏剧性、自由奔放而不惧表达的情感宣泄。

在创作中,贝多芬遇见了挑战:如何平衡十八世纪维也纳钢琴音色偏弱且难以表现延迟音与大提琴天生浑厚又富有歌唱性的中音区。最终,贝多芬通过音乐自身要素的调配,合理地让大提琴与钢琴的关系从附属关系转变成了互相成就的拍档关系,给予了大提琴更多的发挥空间,又巧妙地避免了大提琴掩盖钢琴的声音。

在上述第一首作品的创作中,贝多芬已经开始做出扭转大提琴一直沦为伴奏身份的尝试;创作第二首作品时,贝多芬正处于失聪较为严重的状况,但他依旧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进行音乐创作,将人生中的烦恼与对大自然的爱都诗化于音乐中;第三首作品在不断被恶化的病情与不幸的家事搅扰下诞生,此时贝多芬从起初要与命运做顽强抗争的心态转变为重新审视生命伟大的超脱状态。

此外,本场音乐会还会演奏贝多芬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第一幕中,帕米娜和帕帕基诺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主题而创作的七首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贝多芬将歌剧中富有张力的花腔式戏剧唱段与咏叹调式的情感倾诉,有增无减地通过器乐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次,将由青年大提琴家李拉与旅美青年钢琴家黄秋宁,两人共同携手为观众呈现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经典之作。黄秋宁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琴家与室内乐演奏家,自留美归学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室内乐教学科研与演奏事业。在这场钢琴与大提琴音乐会中,两位青年音乐家将碰撞出不一样的音乐火花。

作为新生代青年大提琴家,很多人对李拉也十分熟悉。李拉自7岁起开始学习大提琴,9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跟随曹敏教授学习,陆陆续续在国内以及国际多个赛事中收获不俗的成绩。2012年获得第十三届日本大阪国际音乐比赛的弦乐e1组第一名(第二名空缺)、最佳弦乐演奏奖和神户市长奖。同年,获得第九届克罗地亚杨尼格洛青少年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名。次年,在第二十四届法国巴黎富勒姆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得了所有评委打出的满分从而赢得冠军。2014年参加第八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并获得大提琴组冠军,并创下历届大赛冠军获得者最小年龄纪录。

目前,李拉已经在包括韦尔比耶音乐节、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等多个重要的国际舞台上有过演出。另外,还与国内外包括克斯利托夫·艾申巴赫、塔贝亚·齐默尔曼、汤沐海、张国勇等名家大师都有过合作。作为00后新生代青年大提琴家,李拉依旧在大提琴演奏的道路上不断地突破自我,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姜方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作者:姜方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