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宋代美女如何化妆?杭图《靓妆侍女图》为你解密
文汇2022-12-08 15:35:48

粉底、画眉墨、胭脂、口红、香水、染甲液……这是南宋时期的化妆品,你相信吗?南宋的妆容又是怎样的呢?日前,“一秒入宋画·宋韵体验之旅”第八期活动“香妆情韵”在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余阅书房-林下书院举行。

《靓妆仕女图》收在杭州图书馆馆藏《宋画全集》第六卷第一册,作者是宋代著名的宫廷画家苏汉臣。这幅画从构图到人物特征都体现出了宋代的风范。画中正在梳妆的仕女似乎正认真观察自己的妆容,姣好的面容通过镜像展示出来:娴静淡然、若有所思。镜中像延伸了画面的深度,使得仕女的侧影成为了整幅画面的中心。镜子是仕女前方的空间,而镜像则让她身后的空间更为开朗。时至宋代,仕女已不再追求“富态”的丰韵,而转为了眉清目秀的瘦弱像。

“南宋临安城里的女子追求时尚,爱美更是全方面的。不仅在穿衣着装上,还有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粉底、画眉墨、胭脂、口红、香水……甚至还有染甲液,可以说一应俱全了!”国家中级化妆师陈玲佳老师介绍,宋代女子的化妆一共是五个步骤:底妆、抹胭脂、画眉、唇妆和贴花钿。宋朝女性妆容大都简约,强调自然的肤色和气质的提升,以“无妆胜有妆”。在宋代,程朱理学盛行,浓艳的红妆遭到抛弃,清新淡雅成了宋代美学追求,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宋代女性的妆容上。

“三白珍珠妆是宋朝非常流行的妆容,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宋代妆面了。三白珍珠妆中的三白是指额头、鼻子和下巴,和现在的高光还是非常相似的。”在活动现场,陈老师演示起了宋代三白珍珠妆的画法。为体验嘉宾涂抹完“三白”后,陈老师又“雕琢”出了浅浅的腮红和远山黛这种淡远、细长的眉毛,以及小巧灵秀的唇妆。陈老师提到,宋代女子的唇妆更为内敛,偏爱樱桃小口。眉毛化蛾眉妆,顾名思义,像飞蛾的触须一样,细细的弯弯的。

在活动现场,陈老师和国际友人一同为体验嘉宾贴上了珍珠,完成这最后一步,三白珍珠妆就完整呈现:蛾眉朱唇,面容白皙,颗颗温润的珍珠点缀在脸颊上。国际友人塔西亚也表示,通过这个机会,自己有了一次很棒的宋代化妆体验,很好地了解了宋韵文化。

据了解,《宋画全集》作为杭州图书馆的珍贵馆藏文献,是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收编海内外的宋画精品1500件左右。活动策划者从中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9幅作品,分别是:《歌乐图》、《松荫鸣琴图》、《耕织图》、《斗浆图》、《焚香祝圣图》、《瑶台步月图》、《盥手观花图》、《靓妆侍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从每一幅画面的宋韵主题内容导入,将宋代相关文献和宋韵文化活动相结合,以体验性的直播形式让读者最大程度地感受宋韵文化的魅力。

作者:刘海波 李镜媛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作者:刘海波 李镜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