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风吹半夏》还原90年代风貌,塑造时代群像再现创业拼搏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12-04 21:00:00

现实题材剧《风吹半夏》正在平台和卫视热播,这部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中小企业主在钢铁行业拼搏奋斗的时代群像剧,在以女性创业架构角色关系的同时,难得一见的复现了当年我国江浙地区的企业家们如何奋斗生存。该剧以开阔的时代视野,为如今的观众提供了一次发人深省的青春回望,让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曾经使人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再次透过荧屏传递。

精神内核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

《风吹半夏》根据著名现实题材作者阿耐的小说《不得往生》改编,阿耐此前被改编的作品还包括了《大江大河》《都挺好》,几乎每部都是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该剧总制片人戴莹表示,原小说内容是基于作者本人的从业背景和工作经历而撰写,塑造出来的人物和对行业的讲述都非常真实、鲜活,因此爱奇艺很快就敲定了小说的改编。“但由于这个故事本身的改编难度还是很大,中间又由编剧张挺创作了一年多。历经两年后,因为《破冰行动》和傅东育导演结缘,这个剧本就交给了傅导。”

戴莹认为,《风吹半夏》通过许半夏的视角,把钢铁行业中的国企、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等各色群体的生存百态展示出来,“他们是怎么去拥抱机遇、迎接变化,他们的痛苦挣扎和奋发向上,都讲述得特别透彻。”在她看来,现实题材剧要想出精品,必须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核,而这部剧恰恰具备这个特质,“它所体现的精神内核是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磨灭的,它是真正能够引发当下观众共情的,所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而且要做好。”

导演傅东育透露,观众可能是通过《破冰行动》和《冰雨火》认识自己,会觉得他擅长拍涉案剧,其实他也创作过《医者仁心》《国门英雄》《梧桐雨》等作品,一直在从事行业题材和现实题材剧创作。他之所以决定挑战阿耐的这本小说,也是内心对于讲述90年代时代风貌的渴望。“我们在拍摄的同时,《山海情》《人世间》都在市场上了,想要看齐这样优秀的作品,其实是扛着很大的压力。故事讲述的许半夏的年代,主要是从1996年到2002年这六年,其实也是我们这批人自己的青春和奋斗时期,我们和许半夏一样都在各自领域里共同努力和奋斗。”

塑造时代创业者奋斗群像

如果单从人物角度来看,《风吹半夏》塑造了一位在钢铁行业打拼、敢想敢干的女性许半夏,而伴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展示了以许半夏为首的有志者,如何怀抱雄心壮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故事所展示的人物群像,也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现实。

“以创业为主线的群像戏,是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它要通过群像来展现那个时代,而不单单是一个女性的发家史、奋斗史,如果仅仅是个人史,我会觉得单薄和苍白。”傅东育表示,基于这样的理解,剧中才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剧中和许半夏一起打拼的“钢三角”童骁骑和陈宇宙,虽然一开始一无所有,但他们机智、灵活又敢于实践,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突破。同时,还有以伍建设、冯遇、裘毕正等人为代表的老一辈企业家,他们既是抓住机会、圆梦理想的探索者,也是时代巨变的见证人,他们所呈现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均烙印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剧中也详细描述“钢三角”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群年轻的创业者群体中,让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感十分充盈。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新时代的输赢观,并非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是以团队为核心,具有利他精神的“共赢”价值观。这种精神也在之后与其他创业者们的相处中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该剧的价值取向。

服化道严格还原年代记忆

在国产影视剧中,复原往日氛围感不仅仰仗充满大量细节的服化道,同时还需要创作者精准把握时代气息。《风吹半夏》以上世纪90年代为时间节点,为还原时代影像做出了大量努力,而因为该剧涉及了钢铁行业,还需要在常规的时代感之外兼具专业熟悉。

导演毛溦表示,该剧讲述的故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既不能凭空捏造,又得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我们如何准确把握那个历史时期和当时人的状态,这个是比较难的。”傅东育也透露,该剧在开拍之前所有的导演和责编组都做了大量的功课,“从中国钢铁业的政策变化、结构变化去梳理这些脉络,钢铁的产能、GDP的产能、钢铁产业工人的数量、薪水以及涉及不同的地区差异,都需要找到数据佐证。甚至在找景的时候,我们在宁波钢铁与当地的钢铁人进行交流,也把这些会议加入剧中进行补充。”

单从服装来说,剧中许半夏的扮演者赵丽颖的造型就准备了300多套服装,最后在剧中呈现了120多套。赵丽颖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剧中对应历史时期的产物,1991年的剧情,对应的就是1991年的衣服,这些衣服都是从很多收藏家那买回来。就连剧情中对应的流行音乐和影视剧作品,也都做了严格的对应。

作者:李夏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