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海速冻式降温,“黑科技”保暖用品靠谱吗?是怎样“凭空产热”的?
上海普陀2022-12-03 16:31:49

寒潮来袭,上海迎来速冻式降温,气温直接跌到个位数,风雨交加。保暖衣服的销量立刻上升,更有商家表示部分保暖商品“一秒卖出一件”。综观各种保暖衣物,打出“黑科技”旗号的有不少,它们靠谱吗?

新概念都靠谱吗?

在冬季保暖服装市场上,很多贴身内衣标有“自发热”功能,号称服装自身可以发热为人体供暖。那么这种“自发热”功能是真的么?

从调查看,“吸湿发热”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相关面料的工作原理是把身体产生的蒸汽转化为热量。人们穿上相关产品后,皮肤上的水汽开始蒸发,水分子在皮肤和织物之间快速移动,高吸附性人造丝纤维能有效吸附水分子,把水分子运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同时,面料纤维间的隔热空间有助于保持热量。

不过,含有“远红外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的内衣似乎有些神秘。在电商平台,以“远红外保暖内衣”“石墨烯保暖内衣”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很多产品选项。但只有一部分商家能提供自检报告,说明相关产品含有“远红外纤维”或石墨烯。还有些商家面对“如何证明产品含有特定成分”的问题,不置可否。

声称石墨烯发热的保暖产品不可信

神奇的发热纤维

所有种类的自发热纤维,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比如,光能发热纤维靠吸收阳光,反射人体热辐射;电能发热纤维是通电就热;相变纤维则利用物质相变释放或吸收潜热来调节温度。日常服装中最常用的发热机理就是“吸湿发热”。

吸湿发热纤维主要吸收人体发出的水汽,也就是汗液,形成氢键发出热量。常见的纺织纤维都有吸湿发热的能力,但不同品种的发热能力有差别。专门的自发热纤维,化学组成中亲水基团的数量更多,纤维的吸湿性更好,吸湿后发出的热量也更多。

为了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不仅可以给纤维增加亲水基团进行亲水化处理,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利于纤维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

自发热服装有“标准”

我国目前没有对吸湿发热内衣采用强制性标准,可以参考行业标准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来评价吸湿发热内衣。该项标准提出了两项关于吸湿发热性能的指标,一是最高升温值大于等于4.0℃,二是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大于等于3.0℃。

此外,达标的内衣,会在商品吊牌上执行标准那一栏里,明确标注符合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购买的时候可供参考。

对于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则不建议穿着吸湿发热内衣,因为吸湿发热内衣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循环中往复,容易造成婴幼儿皮肤不适。

电热服装一般使用外置电源,只要不断电,就能持久供热,很适合在严寒户外较长时间作业的人员使用。市售的电热服装,一般采用小充电宝供电,电压小,比较安全。消费者在穿着时主要留意,电热纤维不要弯曲或折叠,导致局部过热烫伤。

搞清结构,没有“最暖”

总体而言,内衣比较薄,保暖性能有限。但内衣与人体的接触时间最长,所以消费者在选购内衣时,应更加注重是否柔软、贴身、不跑风。全棉、羊毛、羊绒等天然纤维或天然大分材料仍旧是比较理想的面料。消费者在选购内衣类产品时,首要考虑的是舒适度;至于保暖性能,可以更关注外衣,“在外衣方面,化纤类面料的优势不小。”

近年来流行的摇粒绒是一种不错的人造面料,“摇粒绒的结构蓬松,质地轻软,保暖效果不错,价格也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人造纤维的种类很多,名称各异。如“Dralon(德绒)”“PrimaLoft(P棉)”“Clo+气绒”等,本质都是通过结构优化发挥保暖作用,即便是同样的纤维,也分多个等级,很难说哪一种更保暖。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