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这座庙宇有1300多年历史,是三水最悠久的禅踪名片|云东海有段古
云东海发布2022-11-25 16:26:00

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历史,三水新城的主阵地云东海同样不例外。这里是工人领袖邓培、小明星邓曼薇的故乡,这里的云东海湖曾是珠三角最大的湖泊,宝月等地留下六祖惠能的福祉传说……“云东海发布”【云东海有段古】栏目,将历史故事一一道来。本期为六祖惠能与云东海的故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有名的佛偈出自六祖惠能,而六祖惠能跟三水、云东海颇有渊源。

六祖惠能俗姓卢,是广东省新兴县集成镇夏卢村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圆寂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惠能被称为“南宗”,他对佛教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可与始祖达摩齐名的重要人物。

惠能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本是一个村野樵夫,在五祖弘忍门下当了半年多的杂役,以一偈得到传法衣钵,留下了佛教史上唯一出自中国的“经”⸺ 《六祖坛经》。而在他的传奇经历中,三水是不可或缺的一段。

《宝月堂》,江显蛟绘

相传,唐朝年间,中国佛教禅宗五祖弘忍亲授 《金刚经》和衣钵给惠能,确认惠能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并嘱咐他立刻离寺南归,以防神秀等徒争夺衣钵而招致不测之祸。惠能遵命连夜返回广东,在怀集、四会、三水等地隐藏16年,到唐朝仪凤元年(676年)初,才公开从事佛教活动。

在三水期间,惠能曾在西南街和光寺、大南山华岩寺和如今云东海的宝月堂讲授佛法,而宝月堂是他云游三水时居住时间最长的庙宇。惠能当年来到三水的一个小山岗,发现这里树木苍翠,环境清雅,便在山岗处的一座古庙住了下来。当时这座古庙很小,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惠能思考几日后给古庙题名“宝月堂”,附近的小圩也因此而得名“宝月堂圩”。

1947 年从宝月堂寄南洋怡保埠的航空家书。麦国培供图

宝月堂和宝月堂圩地处山岗处,居民取水要到较远的地方,十分不便。六祖惠能便引导居民挖了一口深井,以解决取水问题。六祖惠能离开宝月堂后,当地民众感其恩德,于是捐资将小庙重修扩建为六祖庙。清道光三年(1823年),宝月堂重修,门楣上有刻着“宝月堂”三字的石匾。20世纪90年代,宝月堂被确定为三水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宝月堂已有1300多年历史,成为三水最悠久的禅踪名片。其头门的花岗岩门框、 部分墙体、石柱及碑记仍保存完好。漫步期间,依然能感受到其唐风古韵,仿佛能倾听到惠能大师讲佛传经……目前,云东海街道正在进行宝月堂的修葺工作,相信在不久之后,宝月堂将会焕发新的光辉。

来源:三水文化丛书《遇见淼城》、佛山新闻网麦燕文

作者:麦燕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