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被小说骗了!“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干的
扬子晚报2022-11-21 11:34:01

“什么!草船借箭的主角竟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近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古代小说网”上的一组文章成为了网友讨论的焦点。在这组名为“《三国演义》新读”的作品中,苗怀明列举并分析了小说里多个“移花接木”、与正史不符的桥段,如“草船借箭”“温酒斩华雄”“单刀会”等。不少网友大呼“被小说骗了”。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其实是孙权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对“草船借箭”印象深刻。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罗贯中甚至把“孔明借箭”写进了回目里:“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由此可见作者在创作时的“得意程度”。因为太过“神乎其神”,加上罗贯中对于孔明借箭的描写的确精彩,《草船借箭》的白话文版本甚至还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了五年级小学生必须要阅读的课文。

但真实的“草船借箭”是啥样?苗怀明教授翻出史书,找到了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魏略》)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原型战争,是发生在公元213年的第一次濡须之战。过江去“忽悠”曹操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敢情这是移花接木啊!”一位网友惊呼,自己被小说骗了这么多年。“我准备回炉,去翻翻历史书了……”还有人开始为孙权“平反”:“小说里写孙权的笔墨远比写刘备和曹操要少,历史上的孙权其实是很能干的!”

其实,这一段故事还有个著名的延伸:第一次濡须之战魏国和吴国相持了一个多月,竟意外有了“英雄惜英雄”的互敬之感。曹操见到吴国军容整齐,不由得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不是很耳熟?真的要追根溯源,这句话可是曹公的原创,辛弃疾是标准的引用哦。

这些名篇也有“移花接木”的桥段

苗怀明教授整理出的“移花接木”情节,远不止“草船借箭”这一段。《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会”等故事,也和历史有着较大的出入。《三国演义》第五回中,袁绍与曹操集结了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奈何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骁勇异常,关羽主动请缨,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里斩杀了华雄,从此名震诸侯。

然而,历史上真正斩杀了华雄的人是孙坚。《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兵,枭其都督华雄等。

“小霸王”孙坚的英勇,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乾坤大挪移”转移到了关羽身上。

“孙坚本是东吴的开国人物,史书评价他‘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苗怀明告诉记者,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孙坚不仅态度坚决,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要求,而且骁勇善战,功劳卓著。小说对孙坚在平定董卓之乱中的功劳显然描写不够,反而将其描绘成一个为一己之利、挟玉玺私逃的小人形象。

同样被“换”走了英武之气的,还有东吴名臣鲁肃。《三国演义》里关于“单刀会”的描写,关羽自带“主角光环”,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把包括鲁肃在内的江东众将耍得团团转。但真实的历史里,“单刀会”是标准的鲁肃主场,鲁肃据理直争,说得关羽哑口无言。但到了小说中,硬被反了过来。

正史反倒成了“历史冷知识”,为啥?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为了诸葛亮到底“借没借箭”吵翻了天,一位专门负责发布冷知识的博主,甚至将“草船借箭”的真相,归入了“好冷好冷的冷知识”范畴。网友“@Kting”借用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开了个玩笑,“罗贯中资深蜀国粉罢了,踩一捧一的老手了。”

为啥正史反倒成了“历史冷知识”?苗怀明教授解释,《三国演义》这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如果严格按照史实来写,要反映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则东吴无疑应该与蜀、魏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占有同样多的笔墨和分量。但是在作品中,作者并未如此照实描写,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采用了“拥刘反曹”的二元对立结构方式,将曹、刘两方的争斗作为全书的主要线索,在全书中东吴所占的篇幅要远远小于其它两方。这一艺术创作模式与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无疑形成了巨大的错位和反差。

“因为要作陪衬,而且为正、反两方作陪衬,就必然会造成对东吴一方描写不充分或一定程度的歪曲。从《三国演义》一书的具体描写看,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样的写法对全书造成了伤害,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确实是值得深思的。”苗怀明说,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作者有权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史实进行重塑乃至虚构。但古代小说除了审美外,还兼具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会影响读者的历史观及对历史人物的印象。作者在创作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其实,这些缺陷不仅仅存在于《三国演义》中,而是有着相当的共性,而且这些缺陷也并不妨碍《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苗怀明补充,“这并非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去苛求古人,或标新立异,以哗众取宠,不过是想通过对《三国演义》的重新解读,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些规律。”(记者 杨甜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