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乡村振兴赶考路上的尖子生 浦东书院镇外灶村是怎么“冒”出来的?
东方网2022-11-21 09:55:45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11月21日报道:在浦东书院镇,外灶村近年来上升势头强劲,获得了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等荣誉,2021 年还入围了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外灶村是突然‘冒’出来的,之前一直处于书院镇13个村中偏下水平。”外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敏的语速很快,从他的表述里,深切感受到外灶村近年来得益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现的飞速发展。

车行驶在外灶村穿境而过的临港大道上,路两旁金灿灿的稻田、一排排崭新的乡村农房在窗外飞速倒退。时间拉回到2017年,汪敏说:“我当时想做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改变家乡面貌。”但真正要盘活外灶村并不简单。汪敏问自己,“一张蓝图绘到底,外灶村的蓝图在哪里?”

让农业有干头

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2021年外灶村被列入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外灶村明确“科创田园,花香外灶”的主题,着力培育花卉农业、创新研发、商务服务、文旅休闲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国际大都市新农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书院工坊建设打响了外灶村产业升级的第一枪。作为第四批示范村创建中由村合作社作为建设主体拿地建设的项目,书院工坊把原有集贸市场,改造为村主入口标志性建筑物,融入外灶村史馆、非遗文化展示等文化元素,积极对接清美超市、书院人家餐饮等,并已引入上海电力的 BIPV 低碳技术,同期打造乡村碳中和生态循环示范区。

在汪敏看来,抓实质性行项目是为全体村民“挣家当”,孵化下金蛋的鸡。他以书院工坊项目为例,算了笔账:“项目建筑面积 3426 平方米,外灶村常住人口 2450 余户,相当于每户都分摊到一平米以上的固定资产。建成之后通过项目运营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的收益。”

此外,80 亩高标准花卉生产基地项目、众创办公基地科创田园、书院农联体平台等项目也让外灶村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更关键的是,外灶人的心气上来了。

让农村有看头

家乡先变“美”,再变“好”

谁不想家乡美,谁不盼家乡好?如今的外灶村十步一变化,一河一路一风景,一宅一田一风情。蜿蜒的河道从中穿行而过,河堤护砌一新,河床干净畅通,新砌成的围墙与悬挂固定着的小景相映成趣,让宅前屋后的自留地又多了几分乡村的诗情画意。

汪敏介绍,外灶村推动核心区农宅风貌修缮,打造特色鲜明的江南盐文化乡村风貌,全村累计已完成175户农宅风貌修缮。整合规划农户宅前屋后土地,点缀式推进“小三园”建设。老芦公路、三三公路交叉口共计 40 户沿街商铺已完成空调移位、店招店牌统一、外立面粉刷。村民潘阿姨看着家门口的风景,感慨地说:“村里变化太大了,不仅宅前屋后干净了,景色也变美了。”

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只是美丽乡村的“面子”,外灶村还通过深化乡风文明,围绕乡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与美丽的村容村貌同频共振、交相辉映的美丽家园,使乡村建设更具人文内涵。一方面,“外灶记忆馆”作为外灶村乡风文明重要承载,汇入更多外灶历史;另一方面,外灶村充分挖掘“灶”的故事,通过景观建设、盐文化故事布绘,打造一条户外沉浸式盐文化观赏线路。

让农民有盼头

美好生活随处可见可感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于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新改造的外灶村为老服务家园401平方米,将原“家门口”服务大厅进行了现房改造,包括屋面防水瓦面重做、重新吊顶、铺设地砖、助餐点装修及水、电、消防等内容。汪敏说:“为老服务家园由专业为老服务团队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综合康养一站式服务。”记者看到,为老服务家园设有包括接待、阅览、活动、康复等功能区,提供22张休息床位。据了解,自8月底试运营以来,已经有25名8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准时会来这里“报到”。

改造村后的综合服务中心645平方米,去除村委会东边围墙,新建村民大舞台,打造开放共享的空间。优化村民办事大厅,提升村民大礼堂,最大化满足村民日常办事需求,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办事效率。

外灶村还翻新修建完成 2 处百姓健身小广场,共添置 5 套健身器材、2 处休憩座椅,同步打造休闲步道、配套绿化等设施,方便村民们开展各类休闲健身活动。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书院镇外灶村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又坚定不移地保护生态,还抓公共服务建设,赢得三丰收,也堪称上海实施乡村振兴的缩影。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新赶考路上,外灶人的奋进与担当,还要“久久为功”。

作者:朱贝尔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