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行运动”悄然流行?专家:能防治脊柱病,但也存在风险
澎湃新闻2022-11-17 14:14:00

近日,“爬行运动”在社会中悄然流行,也引起了诸多大学生群体效仿。从医学专业看,爬行运动对身体会带来哪些影响?

11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多位医疗专家。根据专家意见,简单来讲,爬行运动“自古有之”,这种锻炼方式有积极一面,对骨质疏松、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中老年人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但同时,爬行运动也存在一些风险。专家表示,地面附近浮尘、细菌、病毒停留集聚,爬行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爬行运动还可能造成胃酸返流,引起肘关节、肩关节损伤。对于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是出于治疗和康复的目的,不建议仅仅做爬行锻炼,倒不如去健身房做机械训练。

2019年2月14日,长春,老年市民在爬行健身。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爬行运动的缘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医生吕强表示,爬行运动流行,可能与新型传播方式有关。早在2011年电视上就播放过相关内容,而在史书《三国志》《后汉书》中,也提到神医华佗曾创编“五禽之戏”,并传给了弟子吴普等人,吴普等“年过九十而齿牙完坚”,但其中没有提到具体练法。

吕强说,直到晋代陶弘景纂集的《养性延命录》,才首次记录了“五禽戏”的详细动作。其中,“虎戏”要在地上爬,“熊戏”要在地上翻滚。《养性延命录》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记录“五禽戏”的书籍,后世的“五禽戏”因为加入了运气、意念的内容,基本都是站着练。

“现在能确定的是,‘虎戏’的跪姿爬行,使脊柱处于水平运动状态,而非日常的直立运动,下位椎体不再承受和传递上位椎体的压力,而是以骨盆和肩带为两端,向中间逐节牵吊固定,在脊柱放松状态下,局部稳定肌及相关韧带、筋膜、关节囊均会受到一定的牵伸刺激,而有利于更好实现收缩功能,缓解并改善脊柱受力。”吕强说。

爬行运动有何作用?

长期专注于颈椎病治疗、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表示,有学者认为爬行能防治脊柱病,延缓退变。也有学者认为,爬行有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的作用,故而能防治腰肌劳损。有研究表明,经过数月功法导引练习的患者,伸屈肌群的做功效率可显著改善并提高邻近关节的平衡稳定性。

在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张霆看来,通常进行爬行锻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治病,一种是养身。这种运动,对骨质疏松、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中老年人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爬行在减轻腰椎压力的同时,能够锻炼腰腹肌肉。

但专家均认为,并非所有年龄段、所有人群都适合这一运动。

孙武权说,有体育研究者认为“核心稳定,远端自由”,而爬行与翻滚均能极大锻炼核心肌群。婴儿动作的发展过程也是从核心到四周,而老年人一旦失去核心肌群的稳定,跌倒的风险将随之增高,由此可见核心肌力的重要性。

“我们也看到爬行对内科疾病有益的事例,尤其在心脏疾病方面。但这需要进一步深入观察才能将其机理阐释清楚,我们认为可能是与爬行时,心脏处于较低位置,有减轻心脏收缩时的负担。”孙武权说。

张霆分析了爬行锻炼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首先,爬行锻炼对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有帮助,俯身爬行时能够改善颅脑供血,但同时由于一直抬头,颈部的压力负荷很大。其次,由于地面附近浮尘、细菌、病毒停留集聚,爬行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第三,爬行运动还可能造成胃酸返流,引起肘关节、肩关节损伤。

上述专家均表示,任何一项运动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局限性,不要将一种运动方式神话,爬行也是一样。专家称,心功能、肺功能、血压、血管状态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危险因素。

年轻人不建议仅做爬行锻炼

吕强表示,爬行的运动量,现代一般以心率为标准,而华佗则以“怡而汗出”为目标,也就是微微出汗即可。心脏搏动与汗液分泌都是受交感、副交感神经控制,也就是不被大脑所支配,两者究竟哪个更好,目前尚无定论。

在开展爬行锻炼时,专家提醒要注意保护手腕和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因为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以后,上肢不再着地,腕关节就不再是承重关节,所以,一旦开始进行爬行运动,需要足够的热身,以免手腕受伤,也可以戴护腕和手套进行保护。而膝关节则是由于跪姿爬行时,容易皮肤破损,应尽量使用护膝以做好充分保护。

“如果不是出于治疗和康复的目的,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不建议仅仅做爬行锻炼,倒不如去健身房做机械训练,全面锻炼身体的肌肉群。”张霆说。

作者:陈斯斯 李佳蔚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