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公教育承诺考试培训费“不过包退”不兑现,上百学员遇退费难
上游新闻2022-11-06 19:30:28

11月4日,百余名参加国家招录考试未“上岸”的中公教育考生,来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公教育辽宁总部,要求退还学费。

“中公教育吸引人的关键点,就是对外宣称考试不通过能(按约定金额)全额退费。”申请退费的学员接受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学员提供的协议显示,退费应在30至45个工作日到账,原本应在8月份结清结果却一拖再拖,至今仍未收到这笔应有的退款。

记者还注意到,近一个月内,上市公司中公教育遭到31225条投诉,其中包含多个省份,投诉内容多数涉及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

中公教育沈阳分校负责人向上游新闻记者解释称,因疫情导致考试排期集中,大量考试未过的学员集中退费,企业希望通过分期返还学费。目前企业正在筹措资金,抓紧解决退费一事。

▲中公教育工作人员称,将按照协议45个工作日排期退费,但迟迟未兑现。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 上百名学员退费一拖再拖

11月4日,中公教育沈阳分校内,聚集了上百名要求退费的学员。申请退费学员家长安女士介绍,2021年6月,她为孩子在中公教育报名2022年相关招录考试课程,学费为50800元。根据协议合同显示,如果学员未通过相关考试,中公教育将退返47300元学费。

“为了孩子有个好工作,我借钱交了学费。”安女士介绍,“协议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如果考试不通过,可以退还学费。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这正是吸引我们来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除以上考试课程外,安女士还为孩子报名了报考烟草局的培训班,交费16400元。

2022年6月,由于没有通过相关招聘考试,安女士按照合同要求向中公教育提出退费申请,“正常情况下应该在8月23号就完成退费,却一直拖到现在。”

安女士提供的协议显示,退费应在30至45个工作日到账。安女士介绍,8月份校方曾回复称,“等一等,这个钱还没到账,中公教育没有钱。”

考试未成功“上岸”,还陷入与教育机构的纠纷中,与安女士同样情况的还有数百人。另一名学员小李称,他和女友都在被迫讨要学费。小李与女友二人同时在沈阳中公教育报名,学费共计7万多元。2022年7月,小李与女友未通过相关考试,此后向中公教育提交申请退款,超过45个工作日退款仍未返还。

“7月29日,中公教育回复称,8月2日会将退费学员信息统一提交,随后由总部打款,最迟45个工作日到账。”小李向上游新闻记者提供了与中公教育工作人员的沟通截图。小李多次催促后,10月13日时,中公教育再次对其承诺,将在11月退款。

“一拖再拖,万一到时候又不退,我的权益无法保障。”小李告诉记者,选择报名中公教育,吸引人的关键点是能按约定标准退费。数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笔钱是其父母承担的。小李认为,考不上的话,这笔钱应该返还给父母。

▲11月4日,中公教育沈阳分校内,上百名学员及家长要要求退费。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 学员不接受分期退费

根据学员提供的电子合同截图显示,退费条件约定:乙方(指学员)考试未通过,甲方(指中公教育)按约定标准向乙方退费。中公教育在收到学员提交的完整退费手续材料,经核实材料真实、符合退费条件后,30—45个工作日内,中公教育将退费金额支付至学员提供的银行账户。

上游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部分学员遭遇退费困难,但也有人在此前成功要回学费。在辽宁省营口市报名中公教育的小康,就是其中之一。

11月4日,她陪同朋友前来维权。小康告诉记者,她今年8月2日提交退费申请后,中公教育也未在约定时间退费,共计70个工作日左右才完成退费。

小康称:“不过打款账户并非中公教育北京总部的企业账户,而是通过私人账号,一次性将6万元学费退还。”

另有多名学员向记者提供了与中公教育工作人员的聊天截图。据学员介绍,目前有老师称可以分期的形式退还学费,每期支付10%,分10期支付完毕。

面对分期还款的方案,学员及家长表示不能接受。一名学员说:“多次出尔反尔,万一到时候又不退,我们该怎么办?”

11月4日,包括安女士、小李在内的上百名学员和家长,来到位于沈阳中公教育要求退还学费,但没有得到满意的复。11月5日上午,学员和家长仍在沈阳中公教育等待说法。

▲中公教育是国内知名考试培训品牌,上市公司。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3 中公教育称正在筹措资金

11月4日,中公教育沈阳分校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称,因疫情导致考试排期集中,大量考试未通过的学员集中退费,企业希望通过分期返还学费。

中公教育沈阳分校负责人称,“我们的课程的确是考试不过(按约定金额)全额退费。”该负责人称:“学员的退费金额从几千块钱到四五万元都有,我们很想按照约定给学员返学费,但是现实情况很困难,就是没有钱。”

对于造成未能依约退费的原因,该负责人称:“有很多原因,例如今年上半年的考试延迟,包括事业单位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考试时间堆到一起,导致中公教育同一阶段的退费大量到期。”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正在筹措资金,抓紧解决退费一事。全额退费出现困难,我们曾考虑多个方案,目前最新方案是给学员做分期,分成10期退费,肯定能保证这10期能给大家退回去。

面对分期还款的方案,现场几位学员及家长表示不能接受,“如何能够保证之后分期退费可以按期执行?”

学员家长安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曾有老师打电话沟通,称中公教育没有钱,要分10期退费。“我不同意,报名时也没有这种说法。”

11月5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联系多位不同省市的中公学员,询问其退费情况。河北、山西、浙江等地部分学员表示同样遭遇了退费难的问题。

4 违约延期退费被约谈

因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浙江省长兴县消保委于近期开展消费维权约谈会,召集中公教育长兴办事处负责人、相关投诉的培训学员协商。

公开资料显示,中公教育集团创建于1999年,是一家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主营业务包括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及职业能力培训等三大板块,其中省考培训对中公教育收入贡献度较大。截至2020年6月,中公教育在全国319个地市建立了1335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2019年2月21日上午,中公教育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自2021年开始,中公教育就曾出现拖延退款情况。2022年3月,中公教育因“贷款培训,不过退款”事件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提到,有的预付费用时被诱导办理“消费贷”,机构关门后无法上课却仍需按期还贷。

中公教育在2021年年度报告称,由于退费猛增而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业绩出现较大波动。中公教育此前在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称,2019至2021年,公司退费率分别为44.14%、46.54%、68.46%,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记者注意到,近期关于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的投诉激增。根据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显示,近30天中公教育遭到31225条投诉,包含多个省份,投诉内容多与退费相关。

10月29日,中公教育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末,中公合同负债47.36亿元,期初为30.64亿元,增减幅度54.58%。据情况说明显示,主要系本期受省考联考推迟,收入确认和协议班退费相应延期所致。

▲学员提供的双方协议显示,退费应在30至45个工作日全额到账(即一次性到账)。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5 学员有权拒绝分期方案

北京大成(哈尔滨)律师事务所律师庄玉武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过包退”协议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通常合法有效。合同成立并有效,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本案件中,中公教育确实有“不过包退”的承诺,并且体现在合同内,中公教育应当按照合同履行责任,按时退还学费。

如果中公教育不去履行承诺,则会有违约赔偿的责任。中公教育单方面改变退款时间,学员被迫承担损失,学员需要了解在合同中是否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比如:延迟退款每天按照多少支付违约金等。如果没有约定,那么学员可以以LPR为依据主张资金占用费,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学员通过法院起诉,在拿到判决后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时期,产生执行阶段的延迟履行费用,也是一种违约情形。

至于目前中公教育财务遇到困难,提出的分期付方案,这种情况下需要双方协商并达成一致后,才可以针对个别学员分期还款。同时,学员和家长有权拒绝分期付款方案,如果学员不接受方案,中公教育也应当立即退费。

庄玉武律师表示,中公教育作为一家知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让客户(学员)满意,做到合法经营,根据合同约定尽快为学员退款,诚实有信地履行退款义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