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绵阳启动2022年重点水利项目攻坚行动:补水利“短板”,强发展“韧性”
川观新闻2022-11-03 00:13:00

左洵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11月1日,绵阳市三台县水网工程(一期)项目芦溪镇广华寺片区施工现场,挖机和铲车正开足马力掘土开沟。该项目开工仅10余天,就完成了项目临建场地建设近半工程量。同样忙碌的场景,也出现在绵阳市的另外11个水利项目施工现场。

10月中旬,绵阳市正式启动2022年重点水利项目“大干100天、开工100亿”攻坚行动。待这批总投资100.18亿元的项目建成后,绵阳水利项目建设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将新增供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新增改善灌面53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12万人。

相较以往,这次集中开工的水利项目不仅金额、规模为历年之最,项目类型也更为全面,既有中型水库,也有末端渠系,还包括城乡供水工程,为保障供水安全、防汛抗旱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增添新助力。

“高”布局

着眼长远发展 盯紧短板补缺漏

绵阳市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2010年12月,库容5.72亿立方米的武都水库正式下闸蓄水,都江堰和武都引水工程两条灌溉“主动脉”基本形成,绵阳市全境初步实现了灌溉全域化。此后十年间,绵阳没有开工1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水库项目。

平武县水牛家水电站水库,又称天母湖。 刘华伟 摄 (资料图片)

但近年来,洪涝、旱情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供水压力,都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绵阳根据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所需,对全市水利项目建设的“短板”进行摸排清查,并在盘清水利“家底”的基础上,以前瞻性思维进行水利项目筹划与布局。

以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为例,北川开茂水库灌区工程、引通济安取水枢纽工程,都聚焦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解决安昌河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安昌河是涪江支流,流经北川羌族自治县、绵阳市安州区和涪城区等地,沿途人口众多、产业集聚,特别是随着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提速,未来下游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规划,未来引通济安工程会将通口河水引入安昌河流域,开茂水库将被打造为绵阳科技城第二水源地。待到规划中的唐家山水库启动建设,三大工程“联手”,将为安昌河下游用水提供多重保障,大幅提升沿途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韧性”。

“巧”发力

多渠道融资 助力项目提速

10月12日,记者从三台县城出发,行驶约10公里后,沿着浅丘旁的小路来到三台县新德镇的一处平地,浅丘中间的平地上已经停放了数十辆施工机械。这里即将成为祠堂湾水库的核心区,其总库容约为1.35个西湖。

祠堂湾水库是十年来绵阳首个开工建设的中型水库,建成后可解决8.12万亩农业灌溉用水、5.74万人畜饮水及县城50万人备用水源问题。这个项目的及时开工,离不开绵阳市抢抓项目储备有利时机,扩大有效投资注入的创新举措。

事关重大,水利项目的前期规划、论证、审批的流程较长。绵阳成立由分管市委领导牵头的工作机制,提前筹划,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水利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拿出2000万元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用于规划实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及激励各地规划新建重大水利项目。

对项目涉及到的财评、用地、环评等环节,绵阳统筹水利部门与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协调沟通,及时反映水利投资需求。此外,绵阳水利部门还邀请省、市农发行和建行等相关专家开展债券、银行信贷项目申报专题培训,对重点水利项目进行“一对一”现场调研指导。

据介绍,绵阳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326个,总投资524.45亿元。新增“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29个,总投资139.64亿元。

“真”较劲

“挂图作战”督查紧

今年上半年,由于水利项目投资总体进度滞后,梓潼县进入了绵阳市水利项目投资“黑榜”。

奋起直追,梓潼县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定人定责”,实行重点水利工程“挂图作战”。

在绵阳市四季度计划开工的17个重大水利项目中,梓潼县就有3个,总投资27.5亿元,重大水利项目数和投资总额位居全市第一。

“挂图作战”的成果还体现在三台县水网工程(一期)项目上。该项目9月底刚开工,施工方就拿出“起跑就是冲刺”的干劲,奋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在“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严格督导考核下,绵阳市水利局对全市水利项目开工入库情况和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月通报、季调度和“红黑榜”通报,并将通报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计分。对未达到目标进度、水利固投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进行全市通报并送当地人民政府。

受此推动,绵阳市水利项目建设全力冲刺。截至目前,2022年绵阳市在建的83个水利项目中,已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7.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1%,超时序进度6个百分点。同时,绵阳市正抓紧2023年项目投资工作,力争2023年实现跨越式突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