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忍不住“买买买”?冲动消费时,大脑究竟在想什么?
上海普陀2022-11-01 09:04:39

双十一临近

你准备好了吗?

你的购物车装满了吗?

“我怎么就管不住这双手啊!”

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

消费者们对冲动消费的诠释

不过,你以为冲动消费是女性专属?

错了!

不少研究指出

👇👇👇

男女的冲动消费发生率几乎相同

在网购不发达的年代,因为爱逛街的女性较多,冲动购物在女性中更常见;但由于网购变得简单快捷,男性的冲动性消费可能会越来越多。

图片

每次冲动消费过后

大部分人都会对其中一两件所购商品后悔

不是买多了就是买重了

那么,如何让消费变得有理性?

今天

小编就来分享一些关于

购物的心理学知识

让今后的你不在“双十一”上乱“剁手”

1、自我损耗的陷阱:心累让你更爱“剁手”

我们一般认为,心情好时人们更容易“买买买”,但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剁手”行为在人们心累的时候最常出现。

一个“胡萝卜实验”告诉你真相:

让一群学生全都饿着肚子来到实验室,把他们随机地分成三组,然后让大家做几何题。不过这些题其实都是无解的,目的就是看他们在题目上能坚持多久才放弃。

实验中,有一组学生直接开始做题,他们平均每人坚持了20分钟。而另外两组学生在做题之前则先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面对刚烤好的巧克力饼干以及一些萝卜。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学生可以随便吃饼干,但是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

第二组学生抵制了饼干的诱惑,然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题,结果可以随便吃饼干的第一组一样坚持了20分钟,而只能吃萝卜的第二组只坚持了8分钟。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的意志力在抵制饼干的时候被消耗掉了。这说明,意志力不是一种美德或者思想境界,它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心理学家把这种意志力随着使用而不断消耗的现象称为“自我损耗”。

图片

在“自我损耗”的状态下,由于意志力资源消耗殆尽,大脑会切换到“节能模式”,拒绝一切需要艰苦思考的事,并且偏爱直接的命令与绝对化的信息,这时,如果再听到一句直击灵魂的咒语——“买它!”,你的荷包恐怕就又要大出血了。

“自我损耗”还解释了“双十一”的狂热消费现象。就是看到好看的衣服与鞋子,会告诉自己减价了再买,这种欲望会消耗意志力,会在双十一时集中释放,导致人们买入了一大堆计划之外的东西。

2、小买怡情、大买伤身:警惕购物上瘾

购物成瘾也被称为“强迫性购物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包括抑郁症、大量债务、家庭破裂等等。强迫性购物症的发病率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一些,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强迫性购物者。

图片

强迫性购物症是一种逃避机制

患者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会陷入自卑和各种心理不适感,他们希望购买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感受。

当我们不够快乐时,看到商业广告上温情与欢乐画面的那一刻,会产生一种错觉:买下来,我就会快乐。然而,这同样是一种逃避,从长期来看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会陷入更深的购物成瘾中。

3、有趣的“零售疗法”:适量“剁手”治愈心病

即便如此,大多数时候购物是无害的,适量的“剁手”甚至还能带来一定的心理疗愈效果。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零售疗法”,指代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套自我调节方法。

事实上,购物赋予了人们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通过做出这些选择,我们也随之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然,想要“零售疗法”起效

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购买的艺术

比如多逛街,少网购

其实,很多次小额的“买买买”比一次性的大额消费带来的快乐更多。甚至还会持续提供正向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小钱激励自己,让幸福聚沙成塔,成为习惯。

图片

最后

小编还请大家理智看待自己的购物车

避免因冲动消费而后悔

而是享受消费中带来的幸福感!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