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程派国粹传薪火 上戏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盛情上演
东方网2022-10-28 20:00:12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0月28日报道:京戏传情,国粹流芳。上海戏剧学院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27日在上海大剧院圆满落幕。本次演出由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佩红教授领衔,特邀京剧表演艺术家裴咏杰,京剧名家郭文华、马凤良、杨舒雯、童航与上戏戏曲学院青年学子王致贤、李若溪、杨淅、郑晶晶、李瞳胜、王百慧、梅香凝、周芷如、刘帛竺、高嘉俊、王承伟、阮登越、俞明辉等师生联袂,传承经典。以国粹京剧诠释中华传统美德,精心演绎穆桂英再度挂帅出征这一经典故事。

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是上戏全体师生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诚意之作,也是新老艺术家薪火相传、铸魂育人重要成果。据悉,该剧为上海市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创作剧目,由戏曲界资深专家与上戏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协同合作进行创作,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新时代的程派国粹艺术视听盛宴,获得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演出现场观众连连喝彩叫好,演出落幕掌声经久不息,很多观众走出剧场后仍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秉承着“至善至美”校训,始终以陶铸学生人格为己任,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李佩红院长表示,京剧的教学与创新在新时代要与时俱进,守正传承也要寻求突破,教学上既要保持传统严谨的教学风范,还要遵循时代发展规律,深入感知生活,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作为上海戏剧学院重大创作演出项目,通过老戏新编,既弘扬了老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与成果,也加强了新一代戏曲青年人的传承意识。

本次演出的学生主演、配演和乐队大多由上戏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京剧音乐等应用型本科的应届毕业生承担,目的就是推出戏曲拔尖人才,展现高学历青年京剧演员、演奏员的舞台风采,加强京剧剧目在新一代戏曲青年人中的传承意识。平日教学中通过名家带教、师生同台“传戏育人”,带动青年人才的培养,促进戏曲教育教学。这也是上戏戏曲学院教学一贯的优良传统,通过创造实践机会,让老艺术家带动青年演员,让学生切身感受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曲艺的纯粹热爱,同时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潜心笃志、研精毕智的匠人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加大对重点人才培育的实践力度,创造实践机会,让新时代艺术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京剧艺术蕴含了体现中国人思想和精神内核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讲述了巾帼英雄穆桂英放下个人恩怨,为国再度挂帅出征的豪迈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本次新编创作,是对戏曲艺术与文化的继承,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李佩红表示,“上戏戏曲学院学生是新时代戏曲传承人和守护人,戏曲教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要始终保持守正创新的积极态度,让戏曲艺术永葆青春,让戏曲教育薪火相传。”

作者:傅文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