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接地气又惊艳,带你走进闵行版的“清明上河图”
乐游上海2022-10-25 14:43:29

历史上的闵行曾有上海之名——“上海县”,地理位置则稳居“上海中心”,还拥有“上海之本”——马桥文化。

逛一逛老街、钻一钻弄堂,都是充满闵行旧日记忆的美好……

近日,闵行区推出的艺术长卷《上海之本未来之城》新鲜出炉,水墨画般的风格,以电子动态的方式,生动再现马桥文化至今“闵行”历史的市井繁华和诸多经典片段,堪称闵行版的“清明上河图”。戳视频解锁精彩画卷~

黄道婆手摇纺纱织布机技术娴熟,叶宗行站在滔滔江水前若有所思,召稼楼高耸稻田,香樟树风中摇曳,一号路车水马龙,马桥手狮舞动得欢快,老街汤圆仿佛香气四溢,“零号湾”创新不断,高新区策马扬鞭,越来越多的高楼鳞次栉比,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文化地标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精选几张图,一起看看画卷背后的故事吧~

马桥文化中多元文化掺杂的现象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也是第一个以上海考古遗址发现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里有来自中原的青铜文化、山东的岳石文化、本地良渚文化和闽北浙南地区的肩头弄文化,组成了一个众多谱系脉络的文化结构。

七宝古镇位于上海西南的蒲汇塘与横沥港的交界处,初见于后汉,形成于北宋。这里有江南最典型的小桥流水,你坐在茶坊中,伴着幽香,享受曼妙旧时光;这里有繁华的商业区与创意园区,时尚年轻的氛围让人不由地轻快起来。这里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千年古镇。

蒲汇塘桥位于七宝老街,明正德十三年(1518),七宝里人徐寿、张勋集资始建,为三孔石拱桥,跨蒲汇塘而得名。主体花岗石质,呈南北走向,全长31.05米,桥面南边石阶22级、北边石阶23级;两侧桥额分刻阳文楷书桥名“蒲匯塘橋”。

召稼楼古镇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

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

香樟街位于老闵行的主干道江川路上,60年来,无论风吹,日晒,雨淋,雪飘,这里的香樟树始终以其繁茂的枝叶守护着闵行人的家园。当年闵行卫星城开发建设时,这条香樟路曾是上海第一个新颖的住宅区一条街。

相传,工人们只用了短短78天就修筑了当时上海最宽敞的林荫大道,很多当年的电影取材就曾来过这里。香樟路的两旁曾坐落着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等大型重工业万人大厂,见证着闵行工业的发展与辉煌。

锦江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游乐园,建成于1985年,分“陆上世界”和“水上世界”,40项游乐项目。有环园列车、双层旋转木马、飓风飞椅、单轨脚踏车、碰碰车、云霄飞车、波浪翻滚等。

《上海之本未来之城》由著名插画师团队乌合麒麟联合聚变工作室FusionEra策划创作,即日起至10月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除了去看展,也可以去视频中的景点实地去逛逛~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