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传承技艺也传承精神 《陈毅在上海》巡演版汇聚沪剧院六代演员
东方网2022-10-17 10:40:09

近日,上海沪剧院原创大型沪剧《陈毅在上海》全国巡演版排练进入连排阶段。排练厅里,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六代全梁上坝,从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到00后年轻演员,全都以抖擞精神投入排练,全院上下都期待通过这部全景式、史诗性的历史题材作品,让广大观众体悟一代儒将陈毅元帅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内涵,用上海的声音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蕴。

主演孙徐春:精神经受了一次洗礼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在剧中扮演陈毅。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他从刚开始排练时,就让人在排练厅内贴满了陈毅各个时期的照片,而且从一开始他就穿上军装排练,这样能更快地入戏,找准人物的精气神。孙徐春表示,因为排这个戏,自己对陈毅元帅的了解从肤浅走向深刻,对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萌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我自己的精神也经受了一次洗礼”。另外,为了让全国观众能更理解沪剧的审美语汇,陈毅一角将做一些细节化的精修,比如多加入一些四川方言,让观众更能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在剧中饰演陈毅的夫人张茜。陈毅与张茜戎马一生,相依相伴的感情戏也是《陈毅在上海》的一大看点。茅善玉表示,自己与孙徐春是沪剧舞台上的老搭档了,彼此表演都很有默契。

自 2021 年 8 月首演以来,《陈毅在上海》先后在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东方艺术中心、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上演,掀起了一波沪剧热潮。" 望浦江 "" 梅岭三章 " 等唱段已经在沪剧爱好者中广为传唱。这与该剧的策划兼唱腔设计——舒悦的努力密不可分。

舒悦是孙徐春的徒弟,对老师的声线非常了解,他认为,“陈毅”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物,而老师孙徐春师承王派,唱腔儒雅,婉转飘逸。为此,他特意在“王派”唱腔中融入越剧的“徐派”,再加上少量沪剧的“邵派”,让唱腔为角色服务,力图将角色立体地呈现在舞台之上。

老艺术家:年轻人愿意学,我们教得就更开心

为了传承戏曲人“一棵菜”的精神,让老一代艺术家的沪剧艺术更好传承,沪剧院特意邀请汪华忠、王明达、王明道、徐伯涛和王珊妹等老艺术家加盟。排练期间,这些年逾古稀,甚至进入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虽然戏份不多,但他们和年轻演员一样,早到晚走,在排练厅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们都为能参与这样的大型演出感到自豪,也为沪剧艺术的后继有人感到高兴。

今年 81 岁高龄的沪剧名家汪华忠首度加盟该剧,在剧中,他扮演一位扫地老人,看到十万大军睡马路,被解放军严明的纪律感动到落泪。虽然唱词和台词都不多,还把剧本分拆好,把与自己有关的部分放在上衣口袋中随身携带,坐车时、回到家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背诵。为了能唱得更好,就算在家他也会经常练习。“按说我这个年龄是应该在家休息的,但为了沪剧事业,为了《陈毅在上海》,我还是要不遗余力,把《陈毅在上海》演好,把年轻演员们带好。”

老艺术家在表演之余,几乎都担任起了年轻演员的指导老师,唱腔、吐字、表演上有什么不足,他们会予以指导、纠正。76岁的王明达除了在戏中出演“陈望道”一角,还是该剧的副导演,负责指导演员们的表演。“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一般,我们老一辈接到邀请都一口答应,希望为沪剧的开拓和传播再尽一份力。”

记者探班时,正碰上老艺术家徐伯涛为青年演员们说戏。小年轻们围坐在徐伯涛周围,认真倾听指导和教诲。徐伯涛告诉记者,看着这批青年演员一步步成长。他们的勤学好问,让自己忍不住要把沪剧的传统技艺倾囊相授。“要唱出各个唱腔流派的韵味,就要在细节上做下功夫。平常一定要多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流派一定要多唱。只有熟悉了各个流派,才能更好地守正创新。”而这一次的老中青六代演员同台表演,也被徐伯涛认为是年轻演员们学习的好机会。不仅学习到沪剧艺术的各种流派;还让青年演员们更加了解上海解放初期的那段历史。

老艺术家王明道则为青年演员的朝气所打动,“他们很用心也很用功,整个剧团的氛围很好,年轻人愿意学,我们老的教得就更开心。”老艺术家王珊妹也非常开心地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很尊重我们,看到我们来了会主动搀一把,到了饭点,会来问饭吃了没?主动去帮我们拿饭。这样的氛围,就得用心教。”

据了解,10月26日至30日,《陈毅在上海》将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在宛平剧院上演,后续还将开启全国巡演。对于即将到来的演出和巡演,老艺术家们也充满期待,并且表示将以最好的状态将沪剧艺术呈现在舞台上。“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演出一定会成功。”

作者:王永娟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